新疆養鴿真新鮮 如何養殖才賺錢
養鴿子發展經濟對于內地不少省區來說,并不是新鮮的經營模式,但對于廣闊的新疆來說,卻成為值得推廣的創業模式。近年,南疆地區的一些農民養起了鴿子,取得不小的成果。
投入7000萬年收入1000萬
在新疆疏附縣蘭干鄉一個普通的村莊里,楊炬養殖的上萬只鴿子在茁壯成長。
楊炬原本是做些汽配生意,但一次在內地,偶然見到排著長隊吃鴿子的熱鬧場景,讓他想到了自己的家鄉也有吃鴿子的習慣,只是一向散養散吃,沒有一家規模化的養殖廠。
楊炬決定涉足養鴿業。自2012年起,他和哥哥陸續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建了一座占地3.5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養鴿場。
養鴿子到底賺不賺錢?這么大的投入有風險嗎?楊炬分析說,鴿子的經濟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種蛋,二是肉鴿,三是鴿糞,四是可以加工成飲料蛋白等。
種鴿年產蛋量越多,孵化出的肉鴿就越多,經濟效益就越可觀。 “一對種鴿,年產乳鴿10窩,每窩產蛋兩枚,每年產乳鴿14—15只,每只乳鴿市場售價在18元—20元之間,再去掉養殖成本,每對種鴿年純收入在80元左右。”楊炬說。2014年,楊炬的養殖場銷售鴿蛋3萬余枚,再加上銷售乳鴿70萬余只,加上其他的各類銷售收入,年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
鴿糞作為養花最好的底肥,每噸售價在2700元左右,每只蛋的市場售價8元,鴿羽及飼料蛋白的深提煉加工將是更多的一筆收入。
養鴿帶動一方致富
為了增加種鴿產量,楊炬采取了一些自己的養殖辦法:“把真蛋換出來通過人工孵化18天后,在鴿子出殼之后再放回鴿子籠。”楊炬說:“通過這種換蛋孵化的辦法,一對年產6—7窩的乳鴿,年產量可提高到10窩左右。”喂養鴿子的糧食及飲用的水,也是按照科學喂養。
隨著發展,楊炬又用公司+農戶的模式擴大養殖,這一帶動農民致富的方式得到自治區經信委和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組的關注。
2015年,麥蓋提縣、疏附縣蘭干鄉、塔什米里克鄉、站敏鄉、麥蓋提縣、紅光農場、巴楚縣等地的農民在工作組的引導下,也開始養起了鴿子。麥蓋提縣的吾甫爾·克熱木等8戶農民當年6月養殖的500對種鴿,年底就繁殖出1500余只乳鴿,直接收入達到2萬余元,這對以務農為主的村民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以每戶養殖50對計算,在不影響務農的情況下, 這些農戶年純收入都至少可增加8760元以上。
鴿子市場的蛋糕有多大
如果鴿子的養殖大面積普及,市場的出路在哪里?楊炬認為,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的居民,本身就有吃鴿子、養鴿子的習慣,但之前并沒有形成產業規模,而在內地特別是廣東等南方地區,人們排隊吃鴿子的養生習慣已極為普遍,在他看來,疆內外都有著鴿子銷路的巨大市場。
同時,隨著新疆以發展“庭院經濟”來解決城鎮居民就業的方向來看,鴿子養殖經濟也是極為符合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方式之一。有關專業人士說,養鴿業經過近年來的穩步發展,已逐步走向了成熟,但任何一項養殖產業,不管多么成熟,都要不斷經受市場的洗禮,投資者一定要全面算好經濟帳,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當地的條件,適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