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引入“小飛蝗”鹽堿地變身“聚寶盆”
“自從有了飛蝗特色養殖項目,合作社幫我們提供種苗,統戰干事幫我們銷售,鹽堿地成了‘香餑餑’,村民們都樂開了花兒,這可真正解決了我們村集體經濟落后的大難題!”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小房村黨支部書記李云成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富源街道積極探索鹽堿地開發利用新模式,引入飛蝗養殖特色產業,并以小房村為試點,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源達飛蝗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打造1個飛蝗養殖中心、帶動周邊8個村莊提供螞蚱草料、分三期規劃建成養殖園區的“1+8+3”項目孵育路徑,實行“跨村聯建”,周圍多個村莊抱團發展,片區聯動共同養殖、增收致富,收益前景廣闊。
“我們現在一期10個養殖大棚已經建成投用,采用的是‘合作社+養殖戶+統戰干事+運營企業’的合伙人模式,由合作社為養殖戶統一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服務,由養殖戶負責種苗喂養、提供草料,由統戰干事與石家莊、德州等養殖基地積極聯系,緊盯市場信息,推動簽訂回購協議,最后由運營企業負責加工銷售,確保供應鏈、銷售鏈暢通。”富源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偉介紹。
近年來,通過“統戰+產業”的發展模式,富源街道有效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冬棗產業、畜牧產業、苗木產業,再到如今的飛蝗養殖項目,統戰干事依托商會,積極匯聚人力、財力、物力資源,高品質提供技術培訓、平臺搭建、市場拓展等多元服務。截至目前,飛蝗養殖項目每平方米產飛蝗1公斤,年養殖4茬,一期項目預計實現集體增收52萬元,每村平均增收6萬余元。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