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驢乳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
中國養驢歷史悠久,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我國驢產業已培育形成涵蓋驢種業、驢養殖業、驢產品加工業等鏈條完整的全產業鏈。新疆作為我國養驢大省,是全國最早開發驢乳產業的省區,特色驢乳產業一直以來在新疆鞏固脫貧攻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疆正處于畜牧大區向畜牧強區邁進的關鍵時期,本文對新疆驢乳產業近年發展概況、新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剖析,探討“十四五”未來發展方向,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為特色驢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新疆驢乳產業發展概況
新疆的驢種質資源豐富、存欄量大,為驢乳產業原料供應奠定了有利基礎。雖然目前新疆的驢乳產業鏈已基本構建,但仍尚不成熟。
1.1 驢種質資源及分布特點
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顯示,新疆有3個地方驢品種,即新疆驢、和田青驢、吐魯番驢,品種數量占到全國的1/8,其中新疆驢在和田地區建有1個國家保護區。此外,新疆還有1個商品驢品牌——“疆岳”驢,該品牌于2000年正式被國家商標管理局注冊命名,中心產區位于喀什地區的岳普湖縣。雖然新疆各品種及品牌驢具有耐粗飼、適應力強等優良種質特性,但近年來出現了驢泌乳性能不同程度下降、良種覆蓋率不足等導致驢乳加工原料供應受影響的問題。
新疆的驢種質資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地區,南疆四地州已成為新疆驢養殖的主要集中地。2020年南疆四地州的驢存欄量占全疆驢頭數的76.28%。目前,新疆存欄量達到500頭以上的驢養殖基地也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的澤普縣、和田地區的皮山縣和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等地。
1.2 驢存欄量及養殖企業
2022年,新疆的驢存欄量達21.8萬頭,占全國驢存欄總量的12.6%,位居全國第四。在2001年以前,驢存欄量基本保持在穩中略升的狀態,2006年之后開始斷崖式減少。存欄量最低點在2018年,驢存欄僅余14.8萬頭。2019年出現了短暫回升,達到了36.1萬頭,隨后又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21.8萬頭。從近三年的存欄量變化來看,總體呈穩中下降趨勢,這可能與驢產業發展供給不平衡有關。
近年來,新疆驢養殖方式已由散戶養殖逐步向規模化養殖轉變,雖然規模養殖起步晚,但隨著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扶持及市場需求的拉動發展迅速。龍頭企業的驢存欄規模已達1.000頭以上,各鄉鎮驢養殖合作社的驢養殖頭數也都在百頭以上。但目前集約化養殖模式下如何提高生產管理技術并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成為新的挑戰。新疆百頭以上的驢規模養殖場有20余家,主要分布在喀什、巴州、阿克蘇、吐魯番、伊犁、阿勒泰等地區。
1.3 驢乳用性能及加工企業
新疆驢第2~4胎次的日均產奶量可達2.2kg以上,第2胎次日均產奶量最高。新疆驢奶中含有具有生理功能的脂類物質,不但能產生特殊的驢奶風味,更利于人類的營養與健康。基于新疆驢的分布特點和廣闊市場發展前景,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具有發展驢乳產業的資源優勢。
目前,新疆驢乳加工企業正在積極探索以開發驢乳為主的活體產品作為驢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模式,并與科研院校(所)密切合作,在產品、生產工藝和相關設備技術改造等方面積極自主創新,優化現有驢奶產品,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新疆的規模驢乳加工企業有十幾家,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勒泰、哈密、阿克蘇、伊犁等地區,建有符合食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凍干驢奶粉、超高壓滅菌液態奶生產線等,銷售也以凍干驢奶粉為主、液態奶為輔。
2.機遇與挑戰
驢乳功能獨特,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后疫情時代,中國大健康產業飛速發展,消費者對功能性乳品的需求呈穩定持續增長態勢。驢奶是一種營養成分極為接近人乳的特色優質品種乳源,具有抗炎、低過敏、低脂、高鈣等保健作用,市場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但目前新疆高端驢乳市場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高端功能性驢乳制品尚待開發。
新疆自貿區的設立,為驢乳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2023年10月,國務院批復設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將進一步充分發揮新疆“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優勢。同時國家和自治區制訂出臺了一系列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推動地方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奶業振興,加快新疆農業強區建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兼顧特色奶產區,優化奶源布局,促進乳品消費多元化、本土化,提升奶業競爭力,保障奶類供給安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質畜(禽)產品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提出,以區域化、特色化、現代化為重點,推動畜產品基地和加工業向主產區聚集,2024年新疆奶產量將力爭增長6.5%,為培育壯大新疆特色畜牧優勢產業、拓寬發展高端功能性乳制品國際市場提供了強力支撐。
3.發展瓶頸
新疆驢乳產業雖然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的支持扶助下有了長足發展,但新疆尤其是驢養殖加工集中區南疆四地州的驢乳產業仍存在產業不成熟、驢泌乳性能不突出、規模化的飼養標準與規范缺失、驢乳產品結構單一、精深加工企業帶動效應差等諸多實際問題。
3.1 驢專門化品種缺乏新疆的驢品種
雖然對當地風土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較強的抗逆性狀,但缺乏專門化的系統培育,沒有形成性能優越的專門化品種;驢專用性能不突出,無法充分滿足下游加工業的需求,導致養驢經濟效益得不到體現,影響了農戶養驢的積極性。
3.2 驢高效養殖水平較低
驢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缺乏科學化、標準化的養殖意識,飼養技術水平較低。而且基層技術人員水平偏低,規模養殖模式下部分驢場仍存在飼草飼料資源短缺、飼養方式粗放、日糧搭配不合理、養殖成本高、標準化水平低等問題。很多養殖主體(企業、農牧民)沿用傳統養殖方式,導致收益有限。
3.3 驢繁殖利用率不高
由于驢的發情持續時間和發情至排卵間隔時間在個體間差異很大,準確排卵時間難以確定,導致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低。驢的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等技術受制于成本較高等因素,在驢場示范、推廣的條件尚不成熟。
3.4 驢疾病防治措施有待提高
驢不易得病,但在規模化飼養和運輸過程中防疫防控措施不到位也會導致驢健康水平下降。在新疆驢病防控領域,存在常見疾病的發生、流行底數不清的問題,急需建立有效的疾病診斷和檢測方法,研究常見疾病的致病機制。
3.5 驢乳認可度有待加強
雖然新疆是驢奶產品開發最早和以驢奶為重點發展的省區,可是驢奶在市場的認知度上還很缺失。此外,高附加值驢乳產品開發程度低;缺乏集“種、養、加、銷”為一體的國家級龍頭企業;產品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4.總體發展思路和對策建議
針對新疆驢產業資源豐富、發展歷史悠久和目前存在問題,總體發展思路應以新疆南疆地區為重點,集合疆內外優勢科研力量與龍頭企業,實施新疆特色驢乳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搭建規模驢場種養繁綜合配套技術體系,加強功能性驢乳產品開發及品牌建設,提升全產業鏈增值增效水平,促進新疆現代驢乳產業高質量發展。
4.1 加強驢種質資源利用和創新
種業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0%,加大種質資源拓展,將為優化驢乳產業品質結構提供保障。建議進一步深入開展“疆岳驢”品牌等新疆驢種資源的群體遺傳結構及特征特性系統研究,推進“疆岳驢”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工作,豐富新疆地方驢種質資源;以構建專門化乳用驢新品種為核心,結合基因組選擇等現代育種技術加快品種培育進程,顯著提高新疆乃至全國驢的生產水平,為驢乳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充足原材料供給。
4.2 開發飼草料資源并示范驢高效養殖技術
推進農區種養結合,堅持走集約化發展道路,為提升驢乳產業生產效益提供保障。建議結合當地現有飼草料資源,重點攻關新疆優質牧草豐產配套技術,并提升飼草料和農副產品資源的加工利用水平,科學制定不同生長階段驢的合理日糧配方,推進驢精準化養殖,最大化利用資源,減少飼養成本。
4.3 搭建新疆驢良種繁育技術集成體系
應用高繁技術提高驢良種率,為擴大驢乳產業生產規模提供保障。建議針對優秀公驢利用率低、母驢繁殖力不足的問題,根據公驢精液生理特點和母驢卵泡發育的內分泌特點,重點攻關精液高效保存和低劑量人工授精技術、母驢定時輸精配套技術,并將適用于驢的現代高效繁殖技術進行集成,建立高產泌乳驢良種擴繁基地。
4.4 建立規模驢場疫病防控技術規范
從生產養殖環節保證驢乳品質量安全,為促進驢乳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建議加強對驢重點養殖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驢重點疾病致病機制,積極攻關驢常見疾病診斷和治療技術。從解決當前規模化養驢面臨的疫病防控需求入手,開展提高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的應用水平研究和實踐。為提升驢乳產量和乳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4.5 培養科技創新團隊和基層人才隊伍
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為推動驢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為此,要整合驢產業領域優勢人才力量,建立由高層次領軍人才為領銜專家的現代驢產業科技創新團隊;加大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開展科技服務與技術培訓工作,建立驢乳產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隊伍,提高基層畜牧工作者和農牧民的專業技能;積極搭建疆內外專家與企業家的交流協作平臺。
4.6 支持驢乳產品加工做優做強
提升驢乳產品價值鏈,為加快驢乳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保障。建議加大對驢乳產品創新挖掘的研發投入,優化奶業監管平臺,通過網絡、媒體、會議交流、營銷推廣、品牌塑造等模式加快大眾對驢奶產品的認可度,開拓高端驢乳市場,培育國內知名驢乳制品品牌。
4.7 推進驢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融合驢養殖、加工、休閑文旅等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擴大驢乳產業集聚效應提供保障。建議立足全產業鏈,推動驢養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領域拓展。支持和發展“種、養、加、銷”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貫徹落實《金融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探索政銀合作金融服務畜牧業的新模式。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