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驢肉火燒入選全國地標美食
近日,由中國飯店協會主辦,以“傳承創新 傳播品牌”為主題的2024首屆中國地標美食產業發展大會在浙江蘭溪舉辦。會上重磅發布了《2024地標美食產業化精選案例集》,全國20多個地標美食入選,成為餐飲行業地域文化的符號和名片。其中,河間驢肉火燒上榜。
河間驢肉火燒,是流行于河北河間市的傳統小吃,在民間已有300年以上的制作歷史。其主要烹飪方式為面食火燒的烤制與醬制驢肉的制作,將驢肉、燜子等配料夾入火燒之中,成為表皮酥脆勁道、味道香濃可口的大眾化美食。
此次,河間驢肉火燒上榜2024地標美食,也讓家鄉記憶和城市味道具象化了。那這份河間驢肉火燒,到底有多香?
河北各地特色小吃眾多,若以傳播范圍之廣、名氣之大論,則首推驢肉火燒。
起源于河北
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
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滄州市河間市一帶,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經過了不斷地發展和推廣,最終聞名大江南北。
有民諺稱“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我國有多少種肉類,好像只有驢肉有與“龍肉”媲美的殊榮。將切好的熟驢肉,夾入筋道的火燒里,便實現了肉與面的完美融合。
驢肉火燒
方圓之間的河北味道
保定驢火也好,河間驢火也好,方圓之間,都代表了地道的河北味道。
2010年,作為河北省參加世博會的唯一餐飲業代表,保定會館精挑細選了五種以“直隸官府菜”為代表的冀菜,入駐上海世博園中華美食街,其中之一便是保定驢肉火燒;河間驢肉火燒同樣聲名遠播,很多南方城市認識河北小吃就是從河間驢肉火燒開始的,其制作技藝在2011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驢肉火燒已經堪稱一張閃亮名片,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它領略到河北飲食文化的魅力。
「 年產值超80億元 小火燒闖出大市場 」
河間驢肉火燒,既是獨特的地方名吃,更是特色鮮明的富民產業。
擁有20余個知名品牌
年產值超80億元
近年來,河間市堅持打造多業態融合消費場景,始終秉持“小火燒、大產業、大民生”理念,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在提升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品牌意識上持續發力,著力推動驢肉火燒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
目前,河間驢肉火燒產業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集屠宰、加工、銷售、餐飲于一體的產業化全鏈條模式,共有驢肉生產單位69家,相關從業人員6萬余人,擁有“五福驢”“驢小特”“百盛”等20余個知名驢肉火燒品牌,年加工驢20余萬頭,生產火燒皮6000余萬個,年產值超80億元。
出臺團體標準
舉辦“驢火節”
整體長度在9-15厘米;火燒外觀要飽滿、雙面一致,厚度均勻;醬鹵驢肉切片要平整、厚薄均勻……2019年出臺了《河間驢肉火燒》《河間驢肉火燒加工技術規范》兩項團體標準。該標準和規范規定了河間驢肉火燒的術語、定義、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及河間驢肉火燒生產加工的術語和定義、設施和基本條件要求、原輔料要求、制作過程和制作工藝要求。兩項標準實施以來,河間驢肉火燒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統一、規范。
此外,為推動驢肉火燒產業加快發展,河間還通過舉辦“驢火節”等活動,不斷推動驢肉火燒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
捧起夾裹著驢肉的火燒,溫暖從手心傳到心田,在絲絲縷縷的煙火氣中,品嘗那一層又一層、一口又一口的人生味。(本文有改動)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冀云、河間周報、河間統戰、中國食品報、河北日報、文旅中國等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