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斷奶方法與管護措施
仔豬從哺乳期到斷奶期,由于自身生長發育快,而消化功能及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同時遭遇心理、營養和環境的刺激,表現出采食量和飼料利用率低、生長發育差、體重下降、腹瀉甚至死亡等問題,所以仔豬斷奶的管護措施非常重要。
一、斷奶方法
斷奶時間一般在出生后28~35日齡,最早21日齡。斷奶后仔豬必須留在原圈飼養,即“趕母留仔”,一般使用以下3法。
1.一次性斷奶
到了斷奶日齡,一次性將母仔分開。此法簡單,能促使母豬斷奶后迅速發情,但是突然斷奶后,母豬容易發生乳房炎,仔豬也會因突然受到停奶的刺激而影響生長發育。
2.分批斷奶
將體重大、發育好、食欲強的仔豬及時斷奶,讓弱小仔豬繼續吃乳,到一定時間再對弱小仔豬斷奶。此法利于弱小仔豬,但可能會使未充分利用母豬乳頭發生乳房炎,并且斷奶時間拖后,會影響母豬發情配種。
3.逐漸斷奶
在斷奶前4~6天,把母豬趕到離圈較遠的地方,然后每天將母豬放回圈數次,并逐日減少,第1天4~5次,第2天3~4次,第3~5天停止哺乳。此法有利于避免母豬乳房炎和仔豬胃腸病,對母、仔豬都有利,但較費時費工。
二、管護措施
1.保溫措施
良好的保溫措施是提高仔豬采食量的先決條件,同時也避免了冷應激導致的負面影響。低溫環境引起仔豬體溫下降、寒戰、扎堆、減少營養物質攝取量和饑餓,從而進一步導致仔豬活力不足、生長速度下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保溫管理是仔豬斷奶管護的重點。仔豬的保溫要求:1~3日齡30~32℃,4~7日齡28~30℃,8~30日齡25~28℃,后期溫度不低于20℃。在舒適的溫度中仔豬表現為:不扎堆、均勻分布、側臥、四肢伸展。理想的保溫措施是:全畜舍熱風式保溫;其次是采用保溫箱、保溫燈和電熱墊;至少也要用干草、木板等作墊料。
2.提高斷奶體重
?、偬岣呙谌槟肛i營養物質攝取量:哺乳期間,保證泌乳母豬攝取到足夠量的營養物質,盡可能分泌數量多、質量好的豬乳。
②增加初乳的攝取量:由于母豬初乳營養豐富,富含有特殊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在乳豬出生后48小時內,增加仔豬的初乳攝取量,對其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
?、厶砑咏滩垩a料:對乳豬進行教槽補料是國內養豬業的普遍做法,它對乳豬的生長發育的作用較小,但是它使乳豬對飼料有感官上的認識,能減少仔豬對飼料的應激。
3.斷奶后過渡管理
仔豬斷奶后10~20天內,往往精神不安、食欲下降、增重緩慢。為了較好地度過這一階段,應維持原圈飼養、維持斷奶前的飼料和飼養方式,對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要逐漸過渡。
①飼料過渡:仔豬斷奶后,乳豬料喂一周左右,然后用乳豬料與仔豬料混合飼喂,逐漸減少乳豬料比例,10~14天之后可全部換用仔豬料,之后自由采食。斷奶仔豬正處于身體迅速生長的階段,要喂給高蛋白質、高能量和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飼糧,應控制含粗纖維素過多的飼料。要特別重視飼料的適口性,因為好的適口性能刺激仔豬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仔豬體重。
?、陲曫B制度過渡:仔豬斷奶后半個月內,每天飼喂的次數應比哺乳期多1~2次,這主要是加喂夜食,以免仔豬饑餓不安,但不可讓它們吃得過飽,以防下痢。
?、郗h境過渡:仔豬斷奶后最初幾天,常表現精神不安、嚎叫、尋找母豬。為了減輕仔豬的不安,最好仍將仔豬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在調圈分群前3~5天,使仔豬同槽吃食,一起運動,彼此熟悉。然后根據性別、個體大小、吃食快慢等進行分群,每群多少視豬圈大小而定,而且要讓斷奶仔豬在圈外保持比較充分的運動時間,圈內也應保持清潔、干燥、冬暖夏涼,并且進行在固定地點排泄糞尿的調教。
三、疾病防治
1.飲水充足
仔豬斷奶后,采食飼料量大增,要供給充足飲水,并保證飲水清潔;圈舍內要保持干燥衛生。
2.及早防治
斷奶后仔豬由吃母乳改變為獨立吃料生活,胃腸不適應,很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所以斷奶后的半個月要精心飼養,做好預防與接種等工作。
?、僭谧胸i料中添加四環素或土霉素,每100千克飼料中添加2~3千克,連續4~5天。
?、跀嗳榍霸谀肛i飼料中添加小蘇打,即能提高飼料的適口性,使母豬采食量增加,又能防止仔豬白痢病和母豬產后不食綜合征。添加方法:母豬產后第一天即在母豬日糧中按每日30克分兩次拌入飼料中喂給。
?、郛a前10~20天在母豬頸部皮下注射雙黃痢疫苗或黃紅痢二聯苗,可以有效控制仔豬腹瀉。
④初生仔豬灌服青、鏈霉素,每次2000單位,口服3~4次,連服3天,能達到90%以上的防病效果。
?、菰谧胸i產出后應用豬瘟弱毒疫苗進行免疫。即仔豬生后每頭肌注豬瘟弱毒病疫苗1毫升,注苗后半小時即讓仔豬吃初乳。這種免疫方法可以克服母源抗體的干擾,使仔豬盡早獲得主動免疫,保護哺乳期間的仔豬不受豬瘟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