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幼鹿的飼養管理技術
根據幼鹿在不同時期的營養需要及飼養管理特點,可將幼鹿飼養管理分為三個時期。針對梅花鹿幼鹿的各階段的哺乳、喂食、飼養管理等方面的論述,旨在提高鹿群品質,調整鹿群生產結構,保證鹿及鹿產品和副產品的生產趨于合理化,保證生產的穩定、高產、優質,降低飼養成本,獲得高效鹿業經濟,提高經濟效益。
1初生仔鹿的哺乳、 補飼及管理
1.1初生仔鹿的哺乳
分自然哺乳和人工哺乳。自然哺乳又分為親母仔哺乳和養母仔哺乳。自然哺乳的仔鹿一般生長發育 良好,體質健康,容易管理。在產仔期遇有仔鹿得不到母鹿的哺育,而且代養又未成功的情況下,可用牛、羊奶進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方法:先將消毒的乳汁(初乳或常乳)裝入清潔的奶瓶,接上奶嘴,冷卻至36~40°C ,再用手把仔鹿頭部抬起固定好,將奶嘴插入仔鹿的口腔,壓迫奶瓶使乳汁緩緩流出。注意不可操之過急,如仔鹿掙扎須適當間歇。喂過幾次后,仔鹿便可自行吸吮。哺乳同時用溫濕布擦拭仔鹿肛門周圍或撥動鹿尾,刺激其排出胎便。人工哺乳要依據每只仔鹿的出生重、食量、發育狀況制定哺乳方案,定時、定量、定溫、定質并由專人進行喂乳。人工哺乳必須堅持做好乳汁、乳具的消毒。為了預防仔鹿患胃腸炎,應定期在乳汁中加入抗生素。30日齡以內適當補給魚肝油和維生素,以促進仔鹿的正常發育。
1.2初生仔 鹿的補飼
仔鹿5-7天后瘤胃開始發育, 7天后出現反芻現象, 15-20日齡可隨母鹿采食少量粗飼料。粗飼料任仔鹿自由采食,精飼料按玉米面50%、豆餅36%、 麥麩10%、 食鹽1%、 磷酸氫鈣2%、微量元素及多維1%的比例用溫水泡軟后調成粥料補飼。
1.3初生仔 鹿的管理
仔鹿出生后10-15分鐘就能站立起來尋找乳頭,并吃到初乳。仔鹿第1次吃乳的早晚,是仔鹿生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同時,也與分娩母鹿的溫順程度和母性強弱有關。優良的母鹿分娩后寸步不離仔鹿,不斷舔舐愛撫,小鹿很快被舔干,站立吃乳。對初生仔鹿看護的關鍵在于觀察仔鹿是否已經吃上初乳。一-些母性差的母鹿,分娩后往往因受驚擾或其它因素遺棄仔鹿,這樣會使仔鹿遲遲不能就乳。尤其是在早、晚、夜間發生這類情況時,易導致衰弱與死亡。對于胚胎期發育不良的弱生仔鹿,雖然母鹿舔干仍站不起來吃不上奶,必須人工輔助使之及早吃上乳,必要時喂一-點牛、 羊奶或葡萄糖液,然后送還母鹿喂養。吃到3-4次初乳的仔鹿應人工檢查臍帶,用5%腆町棉球消毒, 3日齡后再消毒1次,并進行注冊、登記、建立鹿卡片。經常打掃衛生,注意消毒,發現疾病及時治療;密切注意仔鹿的安全,防止意外傷害。
2離乳仔鹿的特點及飼養管理
2.1離乳仔 鹿的特點
初生仔鹿達到90日齡左右后即可斷乳,仔鹿離乳后,鹿群驚恐不安,思母、鳴叫、不愿采食、亂撞圈。此時將母鹿撥到離原圈較遠的舍內,將仔鹿留在原圈,以免呼叫應答,增加思戀感。母仔分群后,飼養人員要細心觀察鹿群狀態,開展馴化活動。仔鹿離乳后處于早期育成階段,如果飼養優良,其生長發育是非常迅速的,特別是瘤胃發育更為明顯,消化器官逐步完善,是仔鹿管理成敗的關鍵階段,故宜抓緊這段時間給予豐富的營養,以促使其盡快生長發育。
2.2離乳仔 鹿的飼養管理
仔鹿的迅速生長,對飼料的需求數量增大,種類增多,對礦物質營養和維生素類營養要求全面,必須合理配給飼料。精飼料飼喂應少量多次,以不剩料為原則,每天飼喂4-6次,每次50-80g , 每月增加精料100g ,年底達到1.1kg左右。粗飼料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主,禾本科、豆科的嫩綠莖秤包括青刈玉米、大豆、紫花苜蓿等。飼料中應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生長素等,特別注意鈣質營養的補充,促進仔鹿正常發育,防治佝僂病、軟骨病的發生。
3育成鹿的特點及飼養管理
3.1育 成鹿的特點
出生后第2年的鹿稱為育成鹿。它繼續保持旺盛的生長發育,具備獨立的采食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消化系統發育逐漸成熟,消化能力增強;生殖器官生長發育較迅速,逐步出現第二性征:體重達成年鹿的70%上;體質健壯,可逆性大。該階段是仔鹿向成年度的過渡階段,也是培育其優良的生產性能繁殖能力、發揮遺傳潛力的重要階段。
3.2育 成鹿的飼養管理
由于公、母鹿的發育速度、生理變化、營養需求、日糧配合、生產目的和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必須分開飼養。飼養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促進身體充分發育, 體質強壯,因此,應擴大采食范圍,增加運動量;限度地滿足鹿粗飼料需要量,供給高質量的飼草,并注意調整精飼料的日糧配方和飼喂量;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主要是防止鹿性機能成熟出現的爬跨現象和由此造成的直腸穿孔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