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寵物工業時代
有研究人員稱,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的地區,寵物市場將迅速發展。
中國主要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已達此水平。如今攜愛犬漫步的典型西方生活場景,在這里屢見不鮮。寵物商品——從寵物食品、寵物專用香波到寵物玩具,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令那些不養寵物的人困惑不已。
據估計中國寵物數量已達1億,其中包括貓、狗、魚和其他動物,潛在的寵物市場高達150億元人民幣。然而,寵物市場的繁榮,僅是中國“寵物經濟”興起的開始。有專家預計,到2010年,中國寵物數量將增至1.5億,寵物產業銷售額有望達到400億元人民幣。
截至7月,北京的寵物數量已突破100萬,其中約有53萬被注冊。在北京,如果以寵物消費月平均200元計算,年市場價值將高達2400萬元。來自上海的統計表明,一個家庭月平均寵物消費可達300元。
中國其他主要城市也經歷著同樣的“寵物熱潮”。以寵物數量與消費排名計,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武漢位列前5名。城市寵物商業協會副會長李正生(音譯)說,在沈陽,很多以售賣中國犬、藏獒這樣名貴犬種的商人,都發家致富了。
他估計,銷售此類純種犬的利潤率可超過50%。一只純種中國犬幼崽售價為2萬~5萬元,而大藏獒在沈陽的售價可高達30萬~50萬元。
北京2001年寵物食品進口額為2億元,較2000年增長了130%。一件狗背心售價竟高達200元人民幣,而冬天北京很流行的溫控床才不過600元。
一些美容沙龍為血統純正的名犬,提供費用為400~500元不等的美容服務,包括洗浴、皮毛清潔、美容和美甲服務,對于參加比賽的寵物,收費還要更高。寵物醫院、學校、在線商店、寄養服務和攝影工作室出現并迅速發展。
中國寵物產業繁榮的影響因素,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空巢老人的增多、以及家庭主婦數量的增長和工作壓力的加大。(香港《亞洲時報》殷楠/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