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存在問題及建議
作為畜牧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國的蜂產業在全球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得益于國家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飼養的中華蜜蜂(簡稱中蜂)和意大利蜜蜂(簡稱意蜂)這兩大主要蜜蜂品種的種群數量均實現了顯著增長。
就蜂蜜而言,我國年產量穩居世界首位。近年來,我國蜂蜜年產量保持在約50萬t,占亞洲總產量的55%,占全球市場份額達27%,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歐盟年均產量約為25萬t,占全球13%,而土耳其則以近10萬t的年均產量位居第三,占全球5%。盡管價格上漲,但原料減產導致蜂農收入下降,養蜂業面臨較大挑戰。總體來看,我國蜂業在克服困難的同時,仍展現出韌性和發展潛力。
1.蜂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1.1 授粉產業的蓬勃發展
目前,先進的授粉技術已在北京、山東、河北、遼寧、內蒙古、新疆及浙江等地區得到廣泛應用,顯著增加了授粉作業的覆蓋面積。眾多省市亦積極建設示范基地,將蜜蜂授粉作為推廣農業技術的重點領域,成效顯著。通過熊蜂授粉,作物平均產量可提高15%~40%,每畝產值增加2 000~3 000元。展望2024年,授粉產業有望持續貢獻經濟效益。
1.2 蜂業質量的全面提升
各地方圍繞養蜂產業鏈的全面發展,以優良品種培育、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為關鍵點,轉型升級、補齊短板、鞏固基礎,支持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典范。地方政府探索建立提質增效、產業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穩健提升中國蜂業的發展質 量和水平,取得顯著成果。
1.3 智能化對養蜂生產的變革
盡管養蜂業屬于傳統行業,但在智能化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物聯網和智能化技術的深入應用,養蜂生產正逐步向精準化方向發展,包括養蜂基礎研究、養蜂設備、產品運輸、技術培訓以及授粉研究等多個領域。
1.4 蜜蜂文化與旅游的協同發展
各地方政府通過深入挖掘地方蜂文化的內涵,以蜂產品為核心,結合蜂旅發展,打造經典品牌和暢銷產品。重視蜜蜂旅游、文化、療養、授粉果蔬采摘以及生態等領域的綜合開發,延伸產業鏈,全方位提升產業效益。
未來,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和市場拓展的雙輪驅動??萍紕撔略谔嵘洚a品質量和產量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例如,一些研究機構和企業已經開始運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先進技術來提高蜜蜂育種效率、疾病診斷與防控能力,以及提升蜂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這些技術創新為蜂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國內外市場對于高品質蜂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中國蜂產業開拓市場提供了新機遇。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長和對外貿易的擴大,中國蜂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為了把握這些機遇,中國蜂產業需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2.蜂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政策建議
2.1 突出問題
2.1.1 蜜蜂良種意識和有償授粉意識不足
中國的蜜蜂遺傳資源豐富,為改良工作提供了優質基礎,但專業大型蜜蜂種業公司尚未興起,蜂種交易處于初級階段。蜂農主要通過購買少量蜂王自行育種。據統計,全國蜂王交易量超60萬只,經鑒定或認證的蜂王僅占10%,生產型蜂王更低于30%。良種繁育和種業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不明顯,缺乏宣傳引導,制約了蜜蜂種業的進步。
中國設施農業占全球80%以上,人工輔助授粉普遍。然而,蜂農和種植戶對蜜蜂授粉積極性不高,多數認為授粉蜂群不足、有償授粉認知有限是行業發展障礙。目前,僅北京等地區對授粉服務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2.1.2 蜜蜂健康受威脅
蜜蜂健康面臨疾病和農藥等挑戰,這影響蜂產品市場和行業可持續性。經濟作物常用農藥,花期噴藥與蜜蜂采蜜期重疊,增加中毒風險。農藥影響蜜蜂存活、繁殖,改變行為,削弱免疫和導航。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嚴重削弱蜜蜂種群的整體健康和生存能力。
2.1.3 養蜂人員進一步收縮
地方保護主義造成的流動蜂場放蜂遇阻的現象依然比較普遍。蜂蜜減產、養蜂人員老齡化等各種因素,使得部分養蜂人持續減少蜜蜂飼養數量,甚至放棄養殖。蜂農數量下降對部分地區養蜂業形成嚴峻考驗。
2.1.4 企業創新與品牌建設不足
我國蜂產品加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及上市企業稀缺。行業普遍缺乏對標準和知識產權的深入理解,創新能力有限,成為發展瓶頸。原料儲存不當、產品質量下降、摻假等問題頻發,技術同質化嚴重,阻礙了產業進步。出口依賴原料,附加值低,技術壁壘制約出口價值提升。國內蜂蜜售價遠低于進口產品,部分因消費者偏好,更多因國產品牌培育滯后,缺乏特色。亟需強化品牌建設和宣傳,結合打擊假冒偽劣,重塑消費信心,引導科學消費。
2.1.5 行業競爭過度與質量挑戰
我國蜂產品行業面臨激烈的內部競爭,市場上出現了意蜂蜜與土蜂蜜、濃縮蜜與成熟蜜、超市蜜與蜂農直銷蜜之間的明顯對立,這種分化導致了不必要的內耗和行業內卷。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應當推崇市場尊重、培育和合作精神,共同構建和諧的市場環境。
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國蜂產品行業常常陷入以低價為手段的惡性競爭,導致出口蜂蜜價格持續走低。更令人憂慮的是,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蜂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例如,出口至歐洲市場的蜂蜜中,有高達77.5%的樣本被疑似為假冒產品,在日本市場也遇到了相似的質量問題。這些現象對我國蜂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2.2 政策建議
2.2.1 保護遺傳資源
應重視本土蜂種的篩選與利用,加大宣傳力度,結合國家政策和科研力量,建立蜜蜂基因庫,培育優良蜂種,同時禁止獵取野生蜂資源。
2.2.2 加強科研和政策引導
鼓勵對蜂產業的科研投入,特別是在育種、授粉、疾病防治等領域;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提高公眾認知度,并通過政府支持推動商業化育種和授粉。
2.2.3 加快標準化建設
通過國標委的管理和組織能力,推進蜂產業標準化;支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產業規?;⒓s化經營,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2.2.4 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國際合作
調整蜂產業,發展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業鏈競爭力;企業需了解國際市場法規,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積極交流學習, 提升中國蜂產業國際影響力。
2.2.5 推進智能蜂業發展
支持物聯網技術在蜂業的應用,實現智慧管理,建立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務模式。
2.2.6 加強人才建設
加強養蜂人才培養,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解決行業人才短缺問題。(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