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激情_同性色gay视频_欧美色偷拍_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蜂病防治|蜂巢小甲蟲

  蜂巢小甲蟲(Aethina tumidaMurray),屬鞘翅目,露尾甲科,是寄生蜜蜂的重要害蟲,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蜜蜂六大重要病原體之一。近年來,入侵我國并呈嚴峻的擴散蔓延態勢。

  1、蜂巢小甲蟲來源

  蜂巢小甲蟲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傳播速度很快,對當地的養蜂業并沒有造成嚴重的危害,卻嚴重危害了其他入侵地區的蜜蜂產業。自1996年在美國南卡羅萊納洲首次發現該蟲對蜜蜂具有危害性后,截止到2003年,此蟲已經廣泛蔓延至25個州,給當地養蜂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隨后,該蟲在澳大利亞、埃及、加南大、韓國等一些國家接連被發現,對世界養蜂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2017年,我國在廣東省汕尾新田鎮的蜂群內首次發現蜂巢小甲蟲為害,2018年在廣州也發現蜂巢小甲蟲為害的情況,隨后在廣西省、云南省、海南的昌江縣、白沙縣也相繼發現小規模蜂巢小甲蟲為害現象(蜜蜂產業行業內通報)。

  2、蜂巢小甲蟲生活史及形態特征

  蜂巢小甲蟲的生活史也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四個階段。

  卵期:卵呈珍珠白色,與蜜蜂工蜂卵較像,但大小僅是工蜂卵的三分之二。卵的孵化時間與蜂巢內的相對濕度有關,一般三天可以孵化,也有的需要6天。1只雌性蜂巢小甲蟲一生可以產1000只卵,平均每天13個左右。一般在蜂箱內巢脾的縫隙間或護脾工蜂不多的幼蟲脾和粉蜜脾中可以發現。

  幼蟲期:幼蟲呈乳白色,幼蟲期16.3天,蜂巢中存在13.3天,土壤中存在3天。一般幼蟲成熟期為10-16天,取食1個星期左右便尋光線爬到蜂巢外的土壤中開始化蛹。成熟幼蟲一般在晚7點-10點從蜂巢轉入土壤中,9點為遷移高峰期。

  蛹期:成熟的幼蟲進入土壤3天后開始化蛹,呈珍珠白色,胸部和腹部有刺狀突起。蛹期8-60天。

  成蟲期:體色呈灰色至黑色,一般壽命在2個月以上,以花粉、蜂蜜及蜜蜂卵和幼蟲為食,但在高溫和干燥的氣候下會死亡。蜂巢小甲蟲成蟲比較難被發現,它爬行迅速、能飛,體型較小,而且具有避光性,一般隱藏在蜂箱的角落、巢框上梁和蜂壁中間等隱蔽地方。

  3、蜂巢小甲蟲為害狀

  蜂巢小甲蟲對蜜蜂幼蟲、蜂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一、幼蟲主要以蜂蜜和花粉為食,它會挖洞穿過巢房,經過之處都會被破壞。二、該蟲會造成蜂蜜顏色不正常,并伴有發酵現象,還散發出一種類似于爛橙子的異味。三、在巢房和封蓋被破壞且發酵的情況下,嚴重時蜂蜜會起泡并溢出巢房,甚至流到蜂箱外面。四、有時蜂巢小甲蟲幼蟲所經之處會留下一種帶臭味的粘質物,蜜蜂討厭這種氣味,從而棄巢而逃。

  4、防控技術

  對蜜蜂敵害蜂巢小甲蟲應開展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盡可能采用多種控制方法,可以從飼養管理、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方面進行有效組合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

  蜂群較弱時,易受到蜂巢小甲蟲攻擊而后驟然爆發。因此,維持強群是控制蜂巢小甲蟲繁殖的推薦做法之一。終年飼養強群控制螨害、巢蟲等其他蜜蜂病蟲害,及時淘汰劣質蜂王,確保群內飼料充足,注意蜂場衛生。同時,養蜂場應選擇干燥、向陽的地方,遠離潮濕區域。在蜂箱底部撒上石灰粉或漂白粉,可有效降低該蟲繁殖成功率。

  (2)物理防治

  將受到蜂巢小甲蟲侵害的蜂群及鄰近土壤進行清除,盡可能消除隱患。

  (3)化學防治

  主要采用化學試劑進行防控。經試驗研究表明,鑒于蜂巢小甲蟲幼蟲的為害特性,推薦使用具有內吸和強滲作用的啶蟲脒,以及低毒低殘留的高效氯氰菊酯或功夫菊酯混合使用。

  蜂巢小甲蟲具有適應性強、傳播途徑廣、繁殖率高等特點,會對蜜蜂產業帶來嚴重的破壞影響,在我國許多地區已經出現了傳播、擴散現象。目前,尚未有控制該蟲的有效方法,蜂巢小甲蟲生物學和防控措施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做好新入侵蜂巢小甲蟲的預防是當前的首選方法。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本站聲明/本站留言/廣告服務

辦公地址: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

郵編:050031 QQ:1178427225 電話:13373111846

傳真:0311-68090489 電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種養殖信息網 vfweb.cn 版權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2 技術支持:星象網絡科技

冀公網安備 130108020016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