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黃粉蟲變身致富“黃金蟲”
近日,記者走進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皇鎮街道劉莊村村民劉建民的養殖棚內,一排排生產架上養殖箱整齊碼放著,通體金黃、晶瑩透亮的金黃色小蟲在麩皮里上下翻爬,沙沙作響。劉建民正忙碌地對黃粉蟲進行篩揀、換盒、稱重……收獲的幸福洋溢在臉上。
昆蟲中的“蛋白之王”,深受市場歡迎。瞅準了這一點,2005年,劉建民開始養殖黃粉蟲,成了劉莊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每天只需要投喂一次,飼料是純麥麩、南瓜、胡蘿卜、白菜等。黃粉蟲成蟲經過篩選后,通過羽化,開始下蟲卵,蟲卵孵化出小蟲后,經過兩個多月的喂養,就能達到加工的標準。”劉建民說。
活體蟲可以作為活體飼料出售,加工以后的干蟲可以銷售,褪下的蟲皮可以喂雞、喂鴨等,即使是它的糞便蟲砂,也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原料。“可以說,黃粉蟲渾身是寶,就拿蟲砂來說,在市場上也非常搶手。”劉建民說。
從2005年開始投身養殖黃粉蟲至今,經過19年的摸索,劉建民的養殖規模也從最初的200多盒,發展到了現在的7000多盒。“這7000多盒的黃粉蟲,一年能加工干品40多噸,效益非常好。”劉建民告訴記者。
如今,在劉建民的帶動下,劉莊村就有20多家黃粉蟲養殖戶,劉莊村也成了附近有名的黃粉蟲交易市場,附近的黃粉蟲養殖戶都來這里進購飼料,出售蟲砂。“我這次買了兩噸南瓜,平時四五天就來這里一趟,不是購買飼料,就是出售蟲砂,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牡丹區都司鎮黃粉蟲養殖戶任海祥說。
牡丹區皇鎮街道在持續發展壯大黃粉蟲特色養殖產業的同時,還深入探索拉長黃粉蟲產業鏈,進一步拓寬了產品銷路,變黃粉蟲為“黃金蟲”,讓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增收,走上了振興致富的“黃金路”。(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