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蜂群餓太久,別在蜂群太餓的時候喂太飽!
相信已經養過一段時間蜂的朋友都已經知道如果外界流蜜不好,巢內也缺少儲蜜的時候就要對蜂群進行飼喂,關于喂糖不當會引起盜蜂,相對應的各種飼喂的方式以及注意事項也有很多人都提及過。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說過,人為飼喂也會引起逃群?
關于飼喂引起逃群這件事,其實是筆者真實經歷過的,就在筆者接觸養蜂的第二年,當時正值夏末初秋,筆者因突發情況外出將近月余后才得以回到家中,急忙檢查蜂群情況,發現許多中下群勢的蜂群內部貯蜜已消耗殆盡,還有部分死蜂出現,于是當晚便進行飼喂。
一連數天后,箱內已經有了一定儲蜜,正松一口氣的時候卻出現了3群蜂依次飛逃的情況,最后僅收捕回一群,并在一日后再次飛逃。這一現象著實令筆者不解,沒有病蟲害、儲蜜剛補足,遮蔭防曬的措施也都到位,到底是因為什么引起的飛逃?
長期缺少儲蜜已使蜂群產生飛逃情緒,人為飼喂使蜂群擁有了飛逃的能力,也使蜂群錯以為外界有蜜粉源,可以再選新址重新開始。
筆者請教了數位擁有多年養蜂經驗的師傅,經討論后確認了原因:
相信這一結論對于很多經歷了相同情況的朋友就如同當頭一棒,為蜂群著想,進行飼喂反而還促使了蜂群的飛逃,難道要看著蜂群餓死?
這就要通過適當的管理進行避免了,這也是筆者寫此文的主要目的。
首先,不論什么情況下,都要確保蜂群的儲蜜情況,一般以每張脾有四指寬的封蓋儲蜜是蜂群最為安全的狀態。之后要根據養蜂經驗,預估在外界不進蜜的情況下,這些儲蜜夠蜂群食用多久,計算時間保證蜂群成功度劣。
度劣期間可通過提取蜂箱感受重量或查看脾上儲蜜決定是否需要飼喂。若蜂箱明顯變輕或發現蜂群只剩下一指寬的封蓋蜜,就應該及時飼喂了。
若是發現較遲,脾上幾近無蜜,箱底還有死蜂,飼喂前就可以在巢門口上加防逃片,并尋找是否有卵蟲脾,當晚調入后再進行飼喂,當巢內有蟲卵時,蜜蜂護子性強,不會在蜂群有子時進行飛逃。可在確認蜂王產卵并孵化成幼蟲,且蜂群正常進粉后再把防逃片撤去。
若沒有卵蟲脾,可看看其它蜂群內是否有多余的封蓋蜜脾,給蜂群造成巢內有儲蜜的假象,安撫蜂群意圖逃群的情緒。以防萬一,也是需要在巢門裝上防逃片,確認正常進粉產子后再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