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疾病防治
一、狐子宮內膜炎
病因:狐在交配過程中,由陰道或子宮帶進異物或感染物而致病。特別是交配次數較多的狐,感染的機率高。
癥狀:本病對成年或青年種狐均有感染,多發生在交配后的七至十五天。病初表現食欲減退或不食,精神不振,外陰部流出少量膿性分泌物。嚴重時,流出大量帶有膿血的黃褐色分泌物,并污染整個外陰部周圍的被毛。患狐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常臥于籠網一角。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較高。
防治:及早發現,每頭每次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四十萬單位,每天二次,亦可用乳酸諾氟沙星,每千克體重一至一點五毫升,或者用乳酸環丙沙量,每頭五毫升,效果較好。重患狐,可先用0.1%高錳酸鉀或0.3%利凡諾溶液清洗陰道和子宮后,再用上述藥物治療,效果更好。
預防本病要加強狐場的衛生管理,配種前要對籠舍用噴燈火焰消毒一次;對種公狐的包皮及母狐的外陰部,最好用0.1%高錳酸鉀或0.3%利凡諾溶液擦洗一次,以消除感染源。
二、狐貉皮膚瘙癢、斷毛、脫毛癥的防治
病因、臨床癥狀和防治:
1.病因:疥螨蟲。臨床癥狀:皮膚紅腫、劇癢,皮膚潰瘍,形成黃白痂皮,似米糠狀。侵害部位:真皮層(鑿有孔洞,淺道)。防治措施:2%敵百蟲或硫磺軟膏涂擦患部,也可肌肉注射阿維菌素或通滅。
2.病因:蠕螨蟲。臨床癥狀:毛囊周圍有小紅突起,皮膚潰瘍、膿腫,有銀白色皮屑。侵害部位:毛囊。防治措施:2%敵百蟲或硫磺軟膏涂擦患部,也可肌肉注射阿維菌素或通滅。
3.病因:毛虱蟲。臨床癥狀:瘙癢難忍,啃咬皮膚和被毛,有鱗屑。侵害部位:皮膚和被毛。防治措施:0.5%蠅毒靈或25%溴氰菊酯涂擦患部。
4.病因:吸血虱蟲。臨床癥狀:奇癢,動物惶惶不安。侵害部位:皮下毛細血管。防治措施:2%敵百蟲或硫磺軟膏涂擦患部,也可肌肉注射阿維菌素或通滅。
5.病因:真菌感染。臨床癥狀:被毛出現灰色圓形禿斑,毛易斷,皮膚有痂皮。侵害部位:唇、鼻鏡、肛門周圍的皮膚。防治措施:2%碘酊或碘甘油涂擦患部。
6.濕疹性皮炎。臨床癥狀:病情發展迅速,局部瘙癢,脫毛。侵害部位:唇、鼻、耳、肛門、腋下、鼠蹊部皮膚。防治措施:消除致病因子,消炎平或皮康霜涂擦患部,肌注地塞米松2~6ml,1天1次,連用3天。
以上病癥的綜合性預防措施是加強衛生防疫,搞好環境衛生,做好籠舍、飲食用具等的消毒工作。
三、狐喉疾病
病因:原發性喉卡他的病因是感冒幼弱的狐更易感染。繼發喉卡他發生犬瘟熱、傳染性胸膜炎、鼻疽及結核等病。
癥狀:本病以咳嗽為主要特征。由于喉感覺過于敏感,故患狐的頸部常伸展并頻頻發咳。初期咳嗽短促粗厲,觸其喉部反應過敏。狐、貉等動物后常引起嘔吐。呼吸稍加快,體溫略有升高,嚴重的病倒則呈現困難的深呼吸。
診斷:根據咳嗽和異常的呼吸音,可以做出診斷。
防治:除掉病因,應用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
四、狐絳蟲病
病因:狐吃了含胞囊的肉,胞囊不能被消化,而且在腸道內適宜的溫度和營養條件下,發育成幼蟲,并用有鉤的吸盤吸掛在腸粘膜上,吸收腸大量營養物質,身體逐漸增大、增大,最后占據整個腸道,這樣,狐又能成為絳蟲的最終宿主。
癥狀:患狐初期無明顯反應 ,中期由于蟲體猛烈發育,患狐表現食欲亢進,后期患狐體質衰弱,腹部脹滿,被毛蓬亂無光,有時嘔吐、下痢,可視粘膜蒼白,最后體力衰竭而死。在糞便中可見到排出的成熟白色的節片。
防治:預防本病最好不喂含胞囊的肉類,即不喂養痘肉。如因飼料困難或因其他飼料價格較高,必須喂時,一定要將患有囊蟲病的肉高溫壓處理后再喂。另外,處理含胞囊肉的用具也要進行安全消毒處理以防將胞囊帶入飼料中。治療可用我國傳統中藥南瓜子、檳榔各十克,喂服。喂前一般應絕食八至十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