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狐南養闖富路
最近,在江蘇省淮陰市杰出青年事跡報告會上,金湖縣陳橋鎮澗北村青年農民梁曉軍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人們對他“北狐南養”獲得成功并帶領鄉鄰致富給予高度評價。
梁曉軍,正是靠他的機靈與精明,打破了在北緯30度以南不能飼養狐貍的傳統。在當地開創了人工養殖狐貍和貉的先河,而且還把他的養殖業發展到蘇南,發展到祖國邊陲的云南。梁曉軍榮獲了江蘇省的“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和“科教興農帶頭人”等稱號。
汗水澆出豐收果。在梁曉軍的精心飼養下,他的家庭特種養殖場由小到大,不斷發展。去年狐、貉群發展到450余只,出售種狐、種貉和狐皮、貉皮收入近30萬元。
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和深度加工,梁曉軍將觸角伸向外地。1996年以來,他通過提供良種狐貍、派駐技術人員等,在江陰、無錫等地聯辦了狐貍養殖場,并形成鞣制皮張、服裝加工一條龍服務。尤其是1997年,梁曉軍用飛機空運40只狐貍,在云南省元謀縣又開創了當地養狐的先河。近年來,他用書信方式先后向省內外1000多位農民傳授了養狐、養貉的經驗和技術。梁曉軍的鄉鄰們得益則是更大,如今,僅他所在的村就有20多戶農民養狐、養貉,有的農戶還因此而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