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裘皮產業遭遇困局 內外銷日子都不好過
石家莊辛集市是亞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和我國最大的羊皮服裝生產交易中心,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命名為“中國皮革皮衣之都”。但是,由于今年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原材料漲價,不少皮革裘皮生產企業均表示:“今年內銷、外銷日子都不怎么好過。”
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屆石家莊國際皮革裘皮博覽上,河北辛集市一家大企業的銷售經理高兵表示,亞洲皮革生產企業所用皮革的三分之一都來自他所在的企業,同時他們的成衣又出口歐美市場,他們的產品面向歐美為多,但是現在歐洲陷入債務危機,希臘危機很嚴重,生意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趙晶在辛集市一家大企業負責外銷工作。廣交會她年年參加,但是今年秋季廣交會是她所在的企業成交量最低的一次,大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覺。趙晶說,她所在的企業最火的時候一年光往俄羅斯發貨就得幾十萬件,去年開始走下坡路,今年更不行,到現在連一萬件還不到。
據悉,辛集市的企業整體以做外貿為主,前幾年辛集市有資格參加廣交會的不下幾十家,由于外單不多,今年秋天的110屆廣交會只剩下了兩家。
海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石家莊市傳統優勢出口商品皮革、裘皮服裝出口下降明顯,同比分別下降52.6%和66.17%。
“原材料今年還漲了價,這對外貿市場來說真是雪上加霜。”有企業表示。
國外市場難做,各企業自然地就轉向國內。
“做外貿的還真不一定能搞定內貿。”河北一皮革企業負責人稱,自己提供給俄羅斯的商品走的都是大眾路線,保暖第一。可內銷就不一樣了,在國內,裘皮是奢華的象征,做低端賣不動,只能走高端,給俄羅斯的貨都是國產裘皮,供給國內的反倒是來自芬蘭、丹麥的進口貂皮,輔料也用的是最好的,但價格一下就上去了,至少三四萬,可國內顧客又接受不了。
為了使河北皮革業順利“過冬”,石家莊市有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扶持。
河北的皮革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以石家莊為中心20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辛集、無極、肅寧、棗強等地,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石家莊已成為國際市場著名的皮革、裘皮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加工、流通基地和我國皮革、裘皮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其中總投資10億元的辛集國際皮革城去年開業,今年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皮革及制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河北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皮革裘皮產業是河北省的重要傳統產業,生產經營規模占國內皮革市場的50%左右,河北省的皮革裘皮產業順利“度過嚴冬”,對全國該產業的發展都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