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霉形體病診療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 戴鼎震
本病又稱鴿敗血霉形體病,是一種由霉形體類微生物引起的鴿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其主要發病特征是鴿群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
[病原] 本病是由致病性霉形體感染引起。主要通過鴿與鴿之間的直接接觸而傳播,也可以通過胚胎傳給仔鴿。另外,也可通過被污染的糞便、飲水、飼料、器具及飛沫等傳播而引起發病。
[診斷要點]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寒冷及梅雨季節較為嚴重;各種年齡的鴿均可被感染,其中乳鴿最易發病。
在診斷本病時,注意與鳥疫、傳染性鼻炎、鴿毛滴蟲病、念珠菌病及曲霉菌病相區別。如需進一步確診,可進行實驗室檢查。
鑒別診斷要點:
鳥疫:有典型的眼結膜炎,而霉形體病眼結膜炎極少,且極少呈急性經過,只有個別病例出現死亡。
傳染性鼻炎:眼瞼高度腫脹和流淚,氣囊一般不發生病變。
鴿毛滴蟲病和念珠菌病:二者均侵害上消化道而非呼吸道,所以取口腔沉積物鏡檢可發現毛滴蟲或念珠菌。
曲霉菌病:呼吸困難但沒有鼻卡他等癥狀。
[防治措施] 治療可采用下列方法:
(1)復方泰樂菌素是治療霉形體的特效藥物,治療量每升水加2克,連用3~5天,預防量減半。
(2)肌注鏈霉素,每千克體重100毫克;或口服鏈霉素每只每次50~100毫克(5~1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4~6天。
(3)口服四環素或金霉素,每只每次0.1克,每天2次,連用4~6天。
(4)用0.05%~0.07%的強力霉素或0.01%~0.02%的紅霉素溶于水中代替飲水,每個療程3~5天,一般2~3個療程即可控制本病的發生。
另外,土霉素、慶大霉素、北里霉素、壯觀霉素及呋喃唑酮等藥物對本病均有治療作用。由于霉形體易形成耐藥性菌株,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應注意用藥要足夠劑量,療程不要太短,一般3~7天;同一鴿群不要長期使用單一藥物,最好幾種藥物交替使用或聯合使用。
預防本病應特別注意種用苗鴿的自繁自養,避免雞鴿共養,防止由種蛋帶入疾病或由雞傳播疾病。引進種鴿時要進行隔離檢查,確認無病后方可合群飼養或配對。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飼養密度不宜太高,鴿舍既要通風良好,又要防止受涼。同時供給足夠的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A,以提高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盡量減少應激因素等。一旦發現病鴿,應隔離治療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