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圓環病毒病的防控
鴿圓環病毒感染最早于1993年在美國報道,目前至少在比利時、法國、澳大利亞等至少14個國家流行。我國也在2009年首次在肉鴿中鑒定出鴿圓環病毒感染。根據全基因組長度的不同,圓環病毒目前可以被分為11種類型。
一、流行病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王承寶搜集了2016-2019年期間,11個省份的622個血清樣本(其中,571份為健康鴿,51份為患病鴿組織樣品)進行PCR檢測發現,陽性率高達19.3%。其中,患病鴿的陽性率高于健康鴿。
統計2016-2019年逐年陽性率還發現,在2019年的PiCV陽性率較前三年出現陡增。2021年,實驗室122份送檢病鴿的圓環病毒陽性率高達100%。鴿圓環病毒的感染將可能成為危害我國鴿業養殖的重要因素。
二、臨床癥狀
鴿子感染該病毒后幾乎不會引起臨床癥狀,但會引起嚴重的免疫抑制,導致繼發感染。主要表現為昏睡、嗜眠、厭食、體重減輕、呼吸窘迫、突然死亡。
三、診斷
病理學切片顯示淋巴組織中檢測到胞質內包涵體;肝臟脂肪變性,肌胃角質膜易剝離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有三種方法,分別是PCR診斷方法、可視化LAMP檢測方法和膠體金抗原檢測試紙條。
四、綜合防控
1、提高鴿場的飼養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鴿群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2、提高鴿場的生物安全級別,減少患病鴿的引入,做好環境和鴿舍得消毒。
3、做好病原學檢測,有條件的鴿場可以建立病原檢測實驗室。
4、做好鴿新城疫、腺病毒和輪狀病毒等其他疾病的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強鴿圓環病毒疫苗、卵黃抗體和診斷試劑盒的研發,爭取做到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