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友本來是給鴿子治病,結果成致命了
用藥不懂科學,不是“治病”而是“致命”,要想科學養禽,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病未能治
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鴿群發病在所難免。然而,在鴿群發病后,大多數都不能在第一發病期給予治療。如當鴿群精神稍差,糞便有些不正常,采食量稍有減少時他們還不知道禽群發了病,不進行投藥。等到鴿群出現了死亡,而且死亡數量不斷增加,采食大減時才發覺禽群染病了。此時用藥,為時晚矣,療效當然不好。
二、混合感染,單純用藥
鴿群發病,由于體質差,抵抗力下降,往往不單感染一種病,很多時候,幾種病并發。但禽友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分不清哪種是原發病,哪種是繼發病,幾種病混合感染,他們往往只用治療一種病的藥進行治療。多種疫病,單治其一,效果可想而知。
三、無的放矢,濫用藥物
鴿群發病引起死亡,造成了經濟損失,鴿友心急如焚,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病因未明就亂投藥。亂投藥的結果,不但不能把病治好,還因為鴿群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對癥治療,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加,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不分青紅皂白用藥,也勢必收不到好的治療效果。
四、治病心切,過分加大藥量
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鴿病從開始治療到治愈也必須有一個過程。治病的藥物不管口服或注射,作用于病原體直至抑制殺滅它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這個過程稱療程。一個療程一般三至五天。而有些鴿友企圖通過加大藥量喂服一次或注射一次就藥到病除,這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和做法。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能把病治好,還會因為藥量過大增加了藥的毒副作用,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實不可取。
五、中西結合,標本兼治
西藥進入機體,是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這個過程中,見效比較快,但機體本身沒有得到鍛煉,沒有獲得抵抗力,還是處于虛弱狀態,治療后容易復發,更容易有繼發感染出現。中藥見效慢,但進入機體后與機體本身的防御系統一起對抗病原微生物,能有效的鍛煉機體本身的免疫力,獲得抵抗力,治療后不容易復發,不易出現繼發感染的情況。所以,中西結合,才能夠標本兼治。
六、停藥過早,反復發病
有不少鴿友為了節約用藥成本,用了一兩天藥,見鴿群病情有所好轉了,就立即停止用藥。結果,過了幾天病情又加重了,死禽反而增加了,這就是因為沒有鞏固療效,導致病情反復和加重的結果。病情反復后,要將病治愈難度更大,因為重復用藥往往產生抗藥性。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病情基本治愈后再繼續用藥至一個療程,直至完全康復。
七、療效誤判
療效誤判在養鴿過程中經常發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不懂藥物發揮作用是要有一個時間過程的。在用藥正確的情況下,用藥一兩天內,還可能出現死傷,而禽友就片面認為所用藥無效,這是因為藥物在進入機體后,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需要一個過程。
2、當原來的用藥正在起效而未從根本上好轉時急于改換其它藥,結果誤打誤撞,病好了就誤認為藥改用得很對,從此就只認這一種藥。
療效誤判易對禽友產生誤導,勢必給日后治療同種疾病帶來用藥錯誤,人為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