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鴿糞種玉米種菜玉米喂鴿菜喂魚
房前的魚塘里,成群的魚兒在自由自在地遨游;屋后的山上,樹林蔥蘢;屋邊的菜地里,西紅柿隨風搖擺;不遠處傳來鴿子“咕咕咕”的歡叫聲。這是筆者在江山市虎山街道江山底村朱園園創辦的生態養鴿場看到的景象。
朱園園的老家在峽口鎮峽周村,1990年,朱園園初中畢業后只身來到廣東順德一家服裝廠打工。2000年初,朱園園懷揣打工掙來的一筆錢,回到老家投資四五十萬元買來兩輛自卸車搞貨運。第二年7月的一天,朱園園的丈夫駕車運砂去峽口一家水泥制品預制場,途經峽口大橋時,突然一個行人橫穿公路,因剎車失靈及雨天路滑等原因而發生車禍。結果,傷者因搶救無效死亡,造成近10萬元損失。誰知,“禍不單行”,兩年后的一天,朱園園新雇來的一名駕駛員運一車石灰首次去慶元,因山區公路彎多坡陡,駕駛員在下坡時因路況不熟,結果汽車一頭撞向路邊山上,造成兩死一傷,損失50多萬元。2004年6月,朱園園賣掉了汽車,中止了貨運。
為了還債,朱園園決心另辟蹊徑創業。朱園園有位表姐家住峽口,其表姐從養鴿起步,靠辛勤打拼,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朱園園決心也走養鴿致富之路。2005年7月,朱園園東借西湊籌集5萬多元錢,買來400對鴿種,租用本鎮峽里村空閑舊屋,因陋就簡辦起了養鴿場。剛開始養時,由于缺技術無經驗,半年后,朱園園養的鴿子得了蛔蟲病,許多鴿子出現食欲減退、體質下降和免疫力降低及羽毛散亂等現象,不久便夭折10多只,朱園園一時嚇得六神無主。幸虧母親是位“養鴿能手”,多年在朱園園表姐處幫忙養鴿積累了許多經驗,朱園園立即請來母親幫忙。接著,朱園園一邊加強了鴿舍衛生及管理工作,一邊起早摸黑精心喂養照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到第二年7月,朱園園就出售鴿種600多對,加上賣鴿蛋等,共收入6萬多元,一年后便收回了全部投資,場里存欄鴿子650多對。第三年,她的養鴿收入達8萬多元,鴿子存欄量突破700對。
嘗到養鴿的甜頭后,朱園園從此與鴿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鴿子的繁殖量與日俱增,朱園園又產生規模化生態養鴿的念頭,但苦于老家鴿舍狹窄場地有限。去年上半年,朱園園走親訪友時發現,虎山街道江山底村養鴿條件得天獨厚,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朱園園找到江山底村黨支部書記毛小忠。令朱園園意料不到的是,毛小忠對她的創業設想大力支持,當即放下手中的活,帶朱園園踏看養鴿場地,幾經輾轉,終于為朱園園落實了場地。于是,朱園園投資20多萬元,在虎山街道江山底村建起了兩幢鴿舍,養起450對鴿子,并又挖了兩三個魚塘養魚,走上了用鴿糞種玉米、青菜及青飼料,又用玉米喂鴿,用青菜、青飼料喂魚的生態養殖之路。不久,朱園園又碰到了養鴿場地不夠的困難,毛小忠聞訊后,又上門動員一位村民把一幢空置的養豬場租給朱園園養鴿。
朱園園在異鄉養鴿堅持走自繁自養和科學生態養殖發展之路,她先后買來了有關書籍、碟片學習,虛心討教養鴿技術,因而別人養1對鴿收入50元左右,而她每對收入達80多元。到目前止,朱園園鴿子的存欄數已達1800多對,魚塘里養魚3萬多條,已售的鴿蛋及優質鴿種的收入達10萬多元,養鴿場步入了生態養殖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錄入:徐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