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來肉價首次上漲
隨著年底雙節的臨近,近兩個月來一度走低的豬肉價格,出現止跌回升的趨勢。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的監測數據,昨天,豬后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均比前一日上漲0.1%,這是豬肉全國日均價自10月份以來首次出現上漲。其中北京、天津、山西、青海、寧夏、海南等地豬肉價格基本止跌企穩,遼寧、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價格出現上漲跡象。
現在的上漲,是否會引發豬肉價格的逆轉行情?浙江的生豬養殖戶說,可能性不大。日前,浙江省物價局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規模生豬成本收益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生豬養殖戶的利潤達到歷史最高,平均養一頭豬利潤425.22元,同比增幅達81.87%。利潤高了,養殖規模迅速擴大,下半年豬肉價格出現回落,不少養殖戶認為,農歷新年前的好行情過去后,明年的豬肉價格可能還會繼續跌。
肉價大漲
養殖戶迎來史上最賺錢的一季
今年的豬肉市場行情,讓養了26年豬的楊偉東都有些始料未及:想到了肉價會漲,想不到漲得這么高!往年只能賣到7元-8元/斤的生豬批發價,今年最高時賣到了12.5元/斤。
楊偉東是湖州練市偉東生豬養殖場的場長,今年他總共賣了近4000頭商品豬和3000頭100斤左右的小肥豬,獲利數百萬元。
浙江省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對全省104家養豬場(戶)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生豬飼養的總體情況是:頭豬成本增加,出售價格大幅上漲,凈利潤大幅增加,飼養收益很好。其中生豬平均出售價格為16.33元/公斤,比去年下半年上漲2.91元/公斤,漲幅21.71%;生豬每頭凈利潤達到425.22元,比2010年下半年增加了191.41元,增幅為81.87%。這個利潤已經超過2004年和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
規模擴大
生豬收購價大跌近三成
一頭生豬大約要養5-6個月,養殖戶一般一年能出欄兩季商品豬。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好時光后,隨著大量養殖戶增加養殖規模,豬肉上市量迅速擴大,銷售價格大幅回落。
浙江省農業廳畜牧局副局長戴旭明說,上半年浙江的豬肉價格相對偏高,主要是供需關系引起的,隨著肉價走高,不少規模養殖戶都增加了養殖量,下半年豬肉供應量充足,加上有些養殖戶對后市的肉價不看好,拋售未足欄的商品豬,造成豬肉價格的下跌,上半年可以賣22元/公斤的生豬,現在只要16元/公斤,以每頭豬100公斤為例,賣一頭豬養殖戶就要比上半年少賺600元。據省農業廳畜牧局調查,下半年養殖戶每頭豬的凈利潤大概在150元-160元。相比上半年,降幅超過六成。
戴旭明認為,這樣的利潤也是正常的。現在規模養殖戶不是怕利潤減少,而是擔心明后年肉價回落后要虧損。浙江的養殖戶即使出現提前出欄拋售,也不代表他會離開這個行業,只有虧損得非常嚴重,才會出現養殖量下降的情況,從歷史上來看,浙江的生豬養殖比較穩定,即使在肉價大幅下跌的2009年,也沒有出現大規模殺母豬并退出整個行業的現象。
消費旺季
拉動豬肉價格止跌回升
在豬肉價格漲了三個季度以后,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繼續加大生豬生產補貼、疫病防控、強化信貸和保險支持等方面扶持生豬生產的相關政策。隨著各項調控政策的逐步實施,9月中旬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走勢。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與9月5日至11日那一周相比,11月28日至12月4日監測的30個省區市的生豬收購價格全部下跌,九成省區市的降幅超過10.0%。
不過,從近期統計局、商務部等不同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看,11月以來全國豬價降幅持續縮小,價格止降回升的省區市數量逐周增多。
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11月28日至12月4日,全國生豬收購周均價下降0.8%。監測的30個省區市(西藏未設監測點)中,有7個地區豬肉價格上漲,2個地區豬肉價格持平。從12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來看,豬肉后腿肉和五花肉價格的跌幅也在逐周回落。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隨著天氣逐漸寒冷,進入南方傳統的臘肉制作周期,豬肉需求將進一步趨緊,豬肉價格可能要到明年春節過后才將繼續波動下行。
明年行情?
春節后將吃到更便宜的豬肉
雖然近期豬肉價格在逐漸回升,但養殖大戶對今后的豬肉行情,仍然感到悲觀。湖州吳興飛港養殖場今年有300頭母豬,出欄商品豬6000多頭。今年又增加了300多頭母豬,預計明年商品豬出欄能超過10000頭。不過場長卜仕最近開始糾結了:照目前的行情來看,明年養豬是個虧損年,但是資金已經投下去了,不可能放棄養殖了。
楊偉東的湖州練市偉東生豬養殖場今年也增加了200多頭母豬,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產仔,明年商品豬出欄量起碼增加25%。
“從行業內的預測來看,今年農歷新年前還有一波好行情。從明年2月份開始,隨著全國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加上進口豬肉數量的增加,豬肉價格將出現大幅下降,預計生豬批發價在6元-7元/斤之間。如果能賣到7元/斤,養殖戶還能保本,6元/斤的價格,養殖戶養一頭豬將虧損250元左右。”卜仕對明年的豬肉市場感到悲觀。
戴旭明說,從省農業廳畜牧局掌握的數據來看,去年全省出欄生豬在1900萬頭左右,今年預計超過2000萬頭。今年全國的母豬補欄基數都很大,明年的供應量必然還會增加,預計價格還會進一步下滑。消費者有望在明年春節后吃到更加便宜的豬肉。
養殖戶領悟“豬周期”
“三年平,一年賺”企業就能活
農業部生豬波動規律性研究課題組的一項研究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07年,我國生豬生產呈現波動中增長的態勢。先后在1985年、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7年經歷了6次明顯的價格波動,主要標志是年環比增長超過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為3次大波動,價格的年環比增長超過50%。
從生產和價格波動的歷史情況看,二者波動的平均周期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別為3.5年和2.5年左右。按照這樣規律來看,隨著養殖量的增加,利潤的減少,明年國內養豬行業將步入下降期,養殖戶很難賺到錢。
“養豬如果能做到"三年平,一年賺",企業就能經營下去。”楊偉東說,他之所以在預料到明年肉價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大投入擴大養殖規模,是因為他摸到了如何適應“豬周期”的竅門:接下來三年都不用想著賺錢,只要能維持成本,到了第四年,就能迎來下一個豬肉價格的高峰期,這時候,現在新養的母豬也變成了老齡豬,正好趁價格比較高的時候淘汰,降低成本。四年里只賺一年的錢,企業也可以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