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資源”做出“熱產業”
——訪大興安嶺北極狐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韓冰
韓冰,出生于山東省鄆城縣,1990年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林產品貿易專業。參加工作后,他從金河林業局纖維板廠的一個普通銷售計劃員做起,憑借刻苦勤奮逐步走向成功,成為全國特養行業年輕的領軍人物。現任大興安嶺北極狐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春節來臨之際,他接受了本刊的專訪。
本刊:韓總,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公司的情況。
韓冰:內蒙古大興安嶺北極狐業開發總公司成立于2004年,投資400萬元建設了兩處北極狐良種繁育基地,建成了北極狐良種繁育基地暨大興安嶺地區最大的特色養殖基地。目前,公司北極狐存欄已達5萬只養殖戶745戶,并注冊了“金寒”北極狐品牌。公司飼養的北極狐以其質量好,種狐遠銷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方興未艾,年產值達3000萬元,利潤達1000萬元以上。
目前,公司北極狐養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公司上下飼養北極狐熱情高漲,已形成了"大戶帶小戶、老戶帶新戶、先富幫后富、百戶千家搞養殖,養殖致富達小康"的良好氛圍。
本刊:您單位是一個森林工業企業,怎么搞起狐貍養殖了呢?
韓冰:隨著天然保護林工程的實施,企業木材產量調減,富余人員增多,發展非林非木產業,這是林區的唯一出路。根據這個工作思路和要求,經過專家的啟示,寒冷的氣候也是一種資源,我們決定充分發揮“冷資源”的優勢,搞特色養殖。在2001年初,我們引進純種繁育的芬蘭北極狐712只。專家給出的產業定位是:起步晚,起點高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經過幾年的養殖,實現了這一發展思路形成純繁的優良種群。
本刊:在管理方面,公司有哪些經驗呢?
韓冰:首先是體制獨特、管理規范。引進種狐后,我們采用集中管理,分戶飼養的體制。對要求飼養北極狐的職工嚴格把關,各方面認真考察。公司黨政領導、各基層單位領導、干部帶頭養殖,公司給予扶持貸款。
其次是科學飼養,向國內外先進水平接軌。我們堅持學習國家先進的養殖技術、環境和設施,各養殖戶、養殖基地的管理技術都按照養殖標準,力爭使制度和技術盡快與先進水平接軌,走出去請進來,取長補短。
第三是改良品種,爭創名牌。把提高種狐品質質量放在首位。公司于2002、2003、2004. 2005年分別引進純種芬蘭公狐用于品種優化,培育出種頭大、尾粗,毛絨豐厚,皮張質量優良,品種純正的北極狐品。
第四是開拓市場,創造效益。我們赴各地參加皮毛交易會,到狐皮市場實地考察,咨詢專家,掌握發展北極狐的市場前景。實施“保名牌、創名牌”戰略,注冊“金寒”北極狐商標;加大宣傳力度,在媒體.上進行產品宣傳,打出“不到芬蘭去,也能買到北極狐”的口號。
記者:公司今后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呢?
韓冰:到2005年末公司北極狐存欄5萬只,銷售3萬只(張),留精良種狐2萬只。到2006年末,我們準備實現存欄達10萬只,銷售皮張8萬張,形成收入4000-5000萬元的規模,實現利潤1500萬元。
記者:請您向《特種養殖》及廣大讀者贈言。
韓冰: “尋芳陌上花似錦,折得東風第一枝”。大興安嶺既有寒風刺骨的嚴冬,更有繁花似錦的陽春,金森公司、內蒙古大興安嶺北極狐業開發總公司歡迎各界朋友、有識之士來金河觀光旅游,洽談業務,投資建設,共同發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愿以此與《特種養殖〉同仁、與特養業朋友共勉,攜手共創明日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