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思7——母驢與驢產業發展
疫情還在持續,交易屠宰青年“肥母驢”的活動又開始了。回顧大半年以來,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叫賣和屠宰適繁母驢現象變得日益“猖獗”。即使是在“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存欄銳減、肉牛與肉羊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然我國傳統毛驢養殖主要集中在老少邊貧地區,適繁母驢屠宰若不及時叫停,將威脅驢產業長遠可持續發展,危及脫貧攻堅成果。
基于調研,我們認為當前驢產業發展面臨突出問題:
一是危機凸顯,“驢周期”迅速跌入谷底。調研發現,全國活驢售價自2018年6月明顯步入下行通道。2016/2017年高價區間購進青年母驢的養殖場戶,2018年下半年以來,因資金壓力、市場不振和價格低迷,較多陷入賠錢境地。
二是資源稀缺,母驢已處十分危急關頭。從發展情況看,驢種質資源尤其母驢資源已經十分短缺,已嚴重掣肘驢產業長遠可持續發展。驢是草食大型家畜,妊娠期長達360天左右,單胎生,種群恢復起來異常艱難。
三是驢皮短缺,盜宰走私影響深遠。近年來,國民日益關注康養,阿膠受到熱捧,制膠企業在搶奪國內驢皮資源的同時嘗試拓展外部資源,部分不法商販內外勾結,盜宰活驢、低價走私驢皮,國家不僅損失了大量稅收,國內驢業市場遭到嚴重沖擊。
四是種質退化,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當前我國驢種質資源退化,適繁母驢懷胎率低,優質驢種群銳減,而驢良繁體系尚未形成,驢人工授精等技術普及率低,驢胚胎移植無從談起,驢飼養尚無統一規范標準,驢業技術力量極度匱乏。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保護母驢資源的如下對策建議:
一是立法嚴控母驢屠宰。驢是我國唯一在國際上具有獨特競爭力和明顯產品優勢的大型畜種,亟需頒布法令控制屠宰適繁母驢,將適繁母驢納入國家補貼范疇,保護好利用好我國特有驢種資源,力爭在短期內有效遏制適繁母驢數量快速下降。
二是健全完善驢產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部2018年曾研究擬將驢等特色產業納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當前,亟需增加科技投入,探索涵蓋驢業或整個馬屬動物的良繁、營養、屠宰、防疫、加工、培訓、咨詢等政產學研用現代產業技術體系。
三是整合投入相關資源。當前,我國驢業處于役用轉商用初始發展階段,在不用大幅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前提下,通過內部挖潛整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良種繁育推廣、營養體系建設、疫情疫病防控等項目資金,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驢產業開發。
四是嚴厲打擊盜宰走私。嚴格落實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規范驢皮、驢肉等進口管理,協調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綜合刑事行政執法手段,增強主動打擊、精確打擊和聯合打擊力度,嚴厲查處走私驢皮等違法犯罪活動。
(王玉斌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畜牧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副秘書長,曾申明系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長法系聊城大學教授,孫玉江系青島農業大學教授,董建寶系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