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思11:疫情拋售與驢產業發展
疫情肆虐下的2月28日,行業微信群中突然看到“河北省滄州市XXX縣XXX生態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系國家級德州驢保種場)現有:3至7歲、600至9O0斤己調教好的種公驢30頭,懷孕母驢120頭,200斤左右公母驢駒50多頭,二歲架子母驢70頭,育肥公驢2O頭,對外出售,其中三粉驢占62%,烏頭驢占38%,有意者可選購,地點XXX,電話、微信同號XXX,非誠勿擾”。同日下午,微信圈里又出現100頭孕驢轉讓的消息。
復工復產之初,一天之內就在小小微信圈(群)內發現兩起接近整場拋售的事件!這種事件自2017年底以來已經發生不少,經我手牽線成交的就有過兩次。說來我可以算是牽線“幫忙”之人,但現在想來,作為驢業經濟的研究者,絲毫沒有幫人之后的愉悅之感,有的只是關于驢產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擔憂和惋惜!
分析來看,整場拋售的原因或初衷大概有兩類:一是有“更好”的項目需要跟進,選擇“忍痛割愛”以便騰出資金和精力進入新的領域;二是資金鏈斷裂或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短期內又看不到希望,不得不選擇退出。當前疫情之下,可能還會有臨時性的、階段性的其他原因。但是必須清楚,無論什么原因選擇整體退出,都會面臨兩個突出困境:一是一般的主體缺乏一攬子接手的能力,尤其是資金與技術;二是能夠接手者往往居于談判的優勢地位,急于出售的賣方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上邊滄州市這個國家毛驢保種場是前年我與王春洪副秘書長一起去過的,作為多年的國家級德州驢保種場,總體經營情況當時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知道他現在選擇拋售的確切原因,我本來想在群里直接勸他慎重,但還是忍住了。在此,我只想說,但凡還有堅持下去的余地,就堅持一下吧!當然,如果是疫情影響因素較大的話可以另當別論——我更希望是疫情的原因——因為疫情的原因往往是暫時的。無論什么原因,不妨先選擇正常售賣一部分驢以便回籠資金渡過眼下難關也好。畢竟疫情當下,牛、羊等其他產業復工復產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困境,雖然近一年來犢牛、羊羔既居于高價又難以買到,但眼下的育成牛、羊也面臨銷運不暢。并且,形勢不利情急之下選擇撤出,即便成功,自身利益可能也會蒙受較大損失,等疫情過后如果選擇重新進入,就需要付出遠大于當下不退出導致損失的更多成本。對于驢產業來說,一旦拋售引起連鎖反應,勢必大大加劇產業走低的趨勢與進程,對于整個驢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可能就是“雪上加霜”。當然,我們希望這種退出是暫時的、個別的現象,而絕非產業趨勢。
“非洲豬瘟”影響還沒過去,豬存欄量銳減對牛、羊、驢等畜種來說應該是發展的機會。另外,從17年前SARS后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危機往往蘊藏著新的發展機會,努力化危為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后”。當前情況下,其他產業也是同樣道理。并且,好長一段時間以來,行業協會、企業家、專家等都在不同層面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呼吁,希望政府盡快重視和支持驢產業發展,我們相信,政府到了該出手的時候了。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畜牧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