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奶業盤點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奶業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對奶業生產、加工、消費等整個產業鏈都帶來了巨大沖擊,但中國奶業人發起了一場“奶瓶子”保衛戰,政府部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從政策和行動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行業協會精心謀劃,積極作為,號召企業愛心行動,奮力推進,奶業企業穩產保供,奉獻大愛,全力抗疫,保障高品質乳品供應。 疫情之下,國產品牌贏得了尊重,國民的消費信心得到了極大提升。“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這一觀念逐漸深入人心,2020年帶給中國奶業的現實意義也許遠比紙面上深遠。 1、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奶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方案 1月,內蒙古自治區就發布了推進奶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把振興內蒙古奶業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強力推進奶業在內蒙古的可持續發展 力爭在2025年內蒙古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目標。 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種養結合支持力度。積極扶持奶畜養殖場種植和收儲青貯玉米、苜蓿等飼草料。二是提高奶畜養殖設施裝備補貼標準。三是加強種源基地建設。加快核心育種場建設,支持育種企業種公牛站與種母牛場開展聯合育種,提高育種水平。四是推動中小養殖場改造升級。五是支持民族特色奶食品加工。六是提供用地政策支持。七是強化金融政策支持。 2、抗疫情保供給,乳企在行動 一場突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按下了暫停鍵。上至國家政府,下至每一個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抗擊這場疫情,乳制品行業當然不能置身事外。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乳品企業第一時間就紛紛行動起來,捐款捐物助力抗擊疫情,為中國加油!據統計,來自國內的119家乳企捐贈款物近15億元,物資涉及乳制品、營養品、醫用/N95口罩、檢測設備、空氣凈化設備、消毒液等品類,在疫情考驗面前,中國奶業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答案。 “抗疫情、抓生產”,為了保障乳制品的正常供應,乳制品行業是最早復工的一批行業之一,早在2月21日我國乳制品企業的復工復產率就超過了90%。此外,為了減輕上游奶牛養殖企業的損失,伊利、蒙牛、光明、長富等大型乳企都做出了不拒收原奶的承諾,紛紛采取噴粉措施維持收奶量,為此他們要承受高昂的噴粉成本。另一方面,在保證收奶的同時,針對牧場資金鏈、物資緊張的情況,幾大乳企都對上游牧場采取了扶持政策。 3、四協會聯合發布《中國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費指導》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攝入量偏低。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了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構筑全民防控戰“疫”的堅實基礎,2月,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奶業協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聯合發出《中國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費指導》(下稱《消費指導》),希望廣大衛生健康和營養專業工作者、乳品行業從業者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宣傳、推廣和實踐奶及奶制品的消費指導。該消費指導由奶及奶制品核心指導、不同人群指導意見解讀兩部分組成。核心指導共有5條,每條下設有重點提要。不同人群指導意見解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對奶及奶制品的不同需求,對不同人群的指導意見做了具體的解讀?!断M指導》建議國人每人每天攝入300g液態奶或相當于300g液態奶蛋白質含量的其他奶制品。 4、國家23部門聯合發文促進乳制品消費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官網發布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全文內容。本《意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中宣部、體育總局等23個部門于2月28日聯合發布,目的是為了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從而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其中與奶業產業相關的幾方面有: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積極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加強自主品牌建設;重點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這些都對奶業今后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和扶持作用。 5、應對行業挑戰 奶業線上直播火熱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奶業經歷了近年來最艱難的一個時期,庫存的壓力,噴粉的無奈,養殖的困難,很多挑戰擺在了行業的面前。面對挑戰,如何在養殖、加工、消費等奶業全產業鏈諸多環節上凝聚共識、貢獻智慧、共同應對不確定性,成為了當時整個行業的共同關切。行業協會、牧場老板、牧場管理人員和供應商、服務商、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在疫情期間并沒有閑著,而是就奶業形勢在互聯網上進行了多次全方位的交流,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數十場線上直播會議召開,涉及奶業形勢、政策、飼草料供應、牧場防疫、奶牛健康等方方面面,共同剖析危機之下的奶業機會,分享智慧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