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兔產業問題分析與2022年發展趨勢
1、2021 年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兔產業面臨著多重不利因素,如“手拔毛”事件的持續影響、土地和環境保護政策、飼料禁抗政策、新冠疫情沖擊、飼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等,總體來看,2021年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替抗技術儲備不夠,兔病發生頻率提高
飼料全面禁抗的突然到來,超過了行業發展預期,替抗技術儲備嚴重不足。過去飼料中球蟲藥有時超量使用、部分抗生素允許添加,掩蓋了生產中的各種疾病。禁抗以來,由于球蟲的耐藥性增加,國家規定添加量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球蟲病、大腸桿菌、魏氏梭菌等疾病頻繁爆發,仔幼兔腹瀉死亡較大程度增加。同時,畜禽養殖生產一線具備執業獸醫師資質的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養殖場(戶)一時難以獲得及時的獸醫技術支持,更加重了兔病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
1.2 新型兔瘟偶有發生,需引起高度重視
自2020 年4 月新型兔瘟(兔瘟2 型)在我國四川省首次被發現后,國內多地零星散發,而相應的疫苗還沒上市,目前對該病的預防尚無有效措施,因此新型兔瘟對兔產業影響巨大;另外,多數養殖場(戶)對新型兔瘟的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3 飼料原料價格上漲較快,飼料成本顯著提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貿易摩擦以及國內部分玉米主產區(河北、河南、山東等省)降雨量較大,造成2021 年主要原料價格處于高位。后半年的燃料緊張,造成飼料加工成本上升,導致配合飼料綜合成本提高30%~40%,嚴重影響養兔場(戶)的經濟效益。
1.4 兔產品開發創新不足,品牌建設力度滯后
我國兔肉產品開發發展較快,但不足也很明顯,主要表現在大眾化的品類少、適口性不高、普及率不夠等,兔肉品牌多以區域性品牌為主;專業性兔毛制品企業少,兔毛制品投入和研發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國內知名的品牌少;環境友好型的兔皮鞣制技術有待突破,兔皮加工產品單一。同時,兔文化及其創意產品缺乏,出口引導力度不夠,鮮少與當地帶動性的產業、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相融合。
1.5 應對風險能力較弱,兔場防范風險措施不足
近年來,中國兔業經歷了多重沖擊。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我國兔業已完成了一輪洗牌,很多小型和分散的養殖戶紛紛退出,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又有一些養殖場(戶)未能經得住考驗,出現銷售不暢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者飼料等投入供應跟不上,導致養殖難以維持。由于兔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很高,政府政策相對較少,保險等政策缺乏,風險規避措施不足的后果往往很嚴重。
1.6 脫貧后兔產業發展規劃缺乏,政府退出脫貧的機制研究不夠
兔產業扶貧在我國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脫貧后如何通過穩定性機制防止返貧還在研究探索。同時,脫貧攻堅后,如何實現“兔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而保證“兔產業興旺”,需要密切關注產業發展的持久驅動力。疫情背景下,不只是一些小散戶受到沖擊,即使一些中型或大型養殖場也面臨不同的問題,這也說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還不是很牢固。兔場(兔企)需要在市場經濟中能夠自我發展,不能過于依賴階段性扶持政策。
2 、2022年兔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兔產業在規?;藴驶确矫娑既〉昧溯^大的成績,隨著疫情的緩解,2022 年兔產業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2.1 肉兔產業指數持續上升,市場將呈產銷兩旺
從兔肉行情來看,自2016 年以來就進入上升通道,即使近年來面臨多重沖擊,但兔肉價格依然維持了波動中提高的態勢。從肉兔產業指數(綜合成本和兔肉價格)來看,肉兔產業指數也繼續呈現上漲趨勢。2021年12月達到146.80(圖1)。
2022 年肉兔產業發展預計將繼續維持上升趨勢,整個兔產業發展也將持續上升。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第一,隨著疫情的過去,餐飲業和旅游逐步回復,消費者對兔肉的消費將呈現持續增加的態勢;第二,目前一些投資擬進入兔業,同時多數選擇進入加工環節,兔肉加工行業的發展必然拉動兔業發展;第三,在實現全面脫貧目標后,在過渡期內兔產業將繼續得到政府(特別是原貧困地區政府)支持,兔產業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會對當地鄉村振興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2.2 獺兔產業持續調整,將進一步企穩回升
獺兔產業自2014 年以來總體呈現下滑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獺兔交易量和價格幾乎停滯,基本都按照肉兔來銷售,以肉為主。在兔肉價格拉動下,獺兔活兔的價格基本上從2020 年下半年以來一直上升,2021 年底達到21.5 元/kg左右,支撐著獺兔產業在波動中調整。未來兔肉價格的繼續上漲對獺兔養殖也會產生拉動。同時,受極端天氣影響,2021 年的寒冬也會使皮草的需求增加,這些會對獺兔皮的需求產生一定刺激和拉動作用,預計2022 年獺兔產業將企穩回升,但回升幅度短期不會很大。
2.3 毛兔產業將繼續上漲,增長動力逐步加強
近年來,我國兔毛積壓較多,刺激了加工企業新產品開發的力度,這將提高兔毛產品的供給能力。過去幾年,各地政府也在扶貧政策背景下積極幫助龍頭企業加大市場宣傳推廣、開拓兔毛產品市場,為毛兔產業的發展逐步探出了路子。從粗毛產品來看,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近2 年來也一直呈上升態勢,剪毛統貨也一改之前的低迷狀態,在2021 年實現了回暖,預計2022 年將繼續回升。
2.4 無抗養殖全面推進,抗應激飼料將逐漸成為發展趨勢
隨著飼料無抗政策全面實施和替代技術產品的成熟,人們對家兔產業安全性要求會從飼料無抗向養殖過程無抗轉移,最終目標是保證家兔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友好以及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為降低家兔養殖中的應激,開發抗應激飼料將成為下一代飼料開發的新熱點,人們將通過對原料預處理、抗應激添加劑組合使用、適宜加工工藝,開發生產出低應激飼料產品,這對保證家兔自身健康、發揮生產潛力、提高產品質量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5 兔產品研發將得到加強,銷售形式更加多樣化
讓更多的百姓能喜歡上兔肉,營養、美味的新型產品必不可少。食品工業的升級換代將不可避免地推動兔肉產品多樣化的進程。超聲、高壓、微波、真空油炸等各種技術將推動傳統兔肉加工方式現代化的步伐,開發出更多營養美味的產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半成品、自熱產品將豐富兔產品的類型。此外,國家對環境愈發重視,兔的加工副產物如兔骨、兔皮、兔血也將進一步被研發利用,加工成相關產品。
2.6 互聯網營銷推廣日益增強,營銷效果逐步顯著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后,網絡營銷快速發展起來。2021 年養殖場、戶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直播等互聯網平臺主動大力宣傳兔肉,推廣效果很好,部分養殖企業(場、戶)銷售得到改觀,特別是城鎮周邊養殖戶,給兔產品銷售闖出了新路子。2022 年這一趨勢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總之,經過全國上下近兩年的抗疫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基本得到很好控制,2022 年將基本恢復正常水平,各行各業都將恢復正常,為此兔產業需要抓住疫情后經濟恢復的機遇,做好未來一年的計劃,安排好全年的生產,根據市場發展調節規模,通過加工增值,實現高價格,創造企業和養殖戶的高利潤。
(摘自:《特種養殖》2022年第3-4期 總第1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