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兔產業生產概況、2023 年發展趨勢及政策建議
摘 要
本文總結了2022年我國兔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分析了目前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2023年兔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促進兔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技術建議。
1 2022 年兔產業特點及存在問題
2022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能源和糧食市場波動等因素沖擊,但國內經濟仍然表現出韌性十足、穩中向好的勢頭。兔產業發展也延續了上一年穩定增長的特點,并呈現更加強勁的態勢。縱觀 2022年,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上半年兔產業有所下滑,下半年則明顯上升。當然,兔產業發展中也存在不同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1.1 2022 年兔產業發展特點
1.1.1 兔產業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兔產業指數(兔產業指數,以2011年1月為基期(100),此后各月指數若高于100則表示好于2011年初,低于100則相反。指數越高越好)在第 2 季度出現下滑,由 1 月份的 142.70 波動回調到了全年最低點——5 月份的139.36(圖 1)。進入下半年后,兔產業實現快速增長,12 月份產業指數達到最高點 163.46??梢钥闯?,本年度兔產業總體呈明顯的上升態勢。毛兔和獺兔在年初經歷一定回調后也都迅速回升,并都在年末達到高點,產業指數分別達到 175.68 和 140.41。總體來看,兔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022 年延續了強勁的增長態勢,為歷史最高水平。
1.1.2 兔肉產量進一步增加,兔業產值持續增長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兔產業實現穩定發 展,兔肉生產進一步增加,預計全年兔肉產量將達到 51.8 萬 t,比上年上漲 3.35%。此外,由于2022 年下半年以來,活兔和兔肉、兔皮等兔產品價格持續快速上升, 拉動了2022年兔業產值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年兔業產值達到 339.23 億元(圖 2),比上年增長10.25%。兔業在畜牧業產值中的占比自 2020 年以來小幅攀升, 2022年將進一步增加至0.90%左右。
1.1.3 兔肉價格先降后升,兔皮價格持續下降,兔毛維持高位波動
2022年度,兔肉價格先降后升,由年初的 32.17元/kg,降低到了3 月份的 30.58元/kg,隨后提高至 8 月份的 36.09元/kg,并維持 36元/kg左右的價格直到年底。肉兔活兔價格的波動趨勢與兔肉類似??傮w來看,目前兔肉價格處在過去10年來的較高水平。獺兔活兔價格延續了2021年的上升趨勢,2022年1月份獺兔活兔價格為 20.65元/kg,盡管年中 5月份有所回調至17.00元 /kg,但年底實現強勢反彈增長至11月的 24.45 元/kg,這也是自 2014 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兔皮價格下降幅度較大,特級獺兔皮從年初的 13.97 元/張降至10月份的4.84元/ 張。兔毛價格相對穩定,粗毛價格在高位波動,維持在 230元/kg 左右。剪毛統貨價格則更加穩定,全年在130~140 元/kg, 波動較小。
1.1.4 兔肉出口繼續疲軟,兔皮進口大幅減少、出口有所增加,兔毛出口有所減少,兔毛制品出口明顯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兔肉和兔毛為凈出口,兔皮為凈進口。近年來,受國內消費市場不斷興起和國際環境動蕩的影響,進出口都呈下降趨勢(圖 3)。
?、?兔肉貿易。2022 年前 11 個月我國兔肉(HS 編 碼 02081020)出口 0.34 萬 t,同比下降 7.79%,全年預計出口 0.38 萬 t。實際上,2015 年以來我國兔肉出口呈顯著下降趨勢,2014 年出口 1.28 萬 t,2015 年和2016 年分別下降至 0.81 萬 t 和 0.64 萬 t。2017 年略有回升,達到 0.70 萬 t,但 2018—2021 年持續下降,達到 0.40 萬 t。
② 兔皮貿易。我國兔皮貿易以進口整張兔皮(HS 編碼 43018010)為主,同時出口少量未縫制整張兔皮 (HS 編碼 43021920)。2021 年我國進口整張兔皮 1.78 萬 t,基本與 2020 年持平,但 2022 年前 11 個月進口 1.10 萬 t,同比下降 34.74%,全年預計進口 1.16 萬 t,下降幅度較大。而 2022 年兔皮貿易中出口與進口趨勢并不 一致。2021 年未縫制兔皮出口 49.57 t,而 2022 年前 11 個月出口上升至 48.06 t,較上年同期增加了 5.55%, 可以看出,2022 年全年未縫制兔皮出口預計會進一步增加。
?、?兔毛貿易。2021 年我國全年出口兔毛(HS 編碼 51053910)146.61 t。2022 年前 11 個月出口 138.71 t, 同比下降 5.20%,預計全年出口 138.99 t。2021 年我國兔毛制品出口(HS 編碼 61101920,包括織鉤編套頭 衫、開襟衫、外穿背心等)10.16 萬件,2022 年前 11 月出口 11.56 萬件,同比增加 20.63%,預計全年將出口 12.53 萬件,實現較大幅度增加。
1.2 2022 年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2.1 養殖成本持續上升,養殖戶利潤分配占比較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影響,同時疊加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等沖擊,兔養殖成本持續上升,主要是玉米等飼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2022年,我國常規飼料原料短缺,價格持續處于高位,豆粕價格一度接近6 000 元 /t,玉米持續接近 3 000 元 /t。由于商品兔飼養受限較多、面臨風險較大,同時話語權較少,導致其在整個產業鏈利益分配中處于弱勢地位,占比相對較小。無論市場行情怎樣變化,上游和下游各環節往往都擠壓飼養環節,養殖戶只能被動接受,即便行情好時所獲利潤占比也低于中間商等產業鏈其他主體。盡管 2022 年度肉兔活兔、兔肉等兔產品價格明顯上漲,但是受到成本增加的影響,最終利潤增加較為有限。
1.2.2 兔肉出口持續下降,國內消費潛力挖掘不足
受國際經濟形勢低迷和國際兔貿易格局變化的影響,德國、 意大利等歐洲主要兔肉消費國家,主要從鄰近的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進口兔肉,從中國進口的兔肉數量持續下降。因此,自2017年以來我國兔肉出口已連續 5年下降,2022年兔肉出口量不足2017年的一半。從國內消費來看,消費者對兔肉產品和兔產業的認識依然缺乏,對兔肉健康營養特點了解不足,導致兔產品在國內的消費水平不高。這一方面說明兔產業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兔產品的品牌建設亟需突破,品牌帶動能力亟需強化;另一方面,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兔產品的營銷能力不足,尤其是企業對于兔產品的營銷活動較為缺乏,且營銷手段較為單一,多以傳統手段為主,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營銷模式。
1.2.3 加工研發不足,兔產品深加工不夠
當前我國兔肉產品多以簡單屠宰后的生鮮和冷凍兔肉產品為主,肉兔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較低,兔產品的深加工和研發相對不足。兔肉雖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是自然風味方面也存在缺憾。盡管一些企業不斷探索兔肉產品的多種形式加工,發展了麻辣兔頭、兔肉火鍋等特色美食小吃,但總體加工的比例仍然較低,且深加工發展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區,其他地區加工業發展相對落后。兔皮和兔毛加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再加上需求量上漲較少,導致毛兔、獺兔養殖效益一直未見根本好轉,毛兔、獺兔養殖戶經營維持較為艱難,進而選擇轉向肉兔養殖甚至退出市場。事實上,兔毛、兔皮等兔產品具有很好的保暖功能,是優質的紡織原料,可以加工為衣 物、飾品、毛絨玩具和醫療輔助材料等,其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潛力尚待進一步發掘。
1.2.4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大,兔場風險應對能力不足
近年來,兔業經歷了飼料減抗和禁抗(2019 年中以來)、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2020年初以來)、二型兔瘟露頭(2020 年中以來)和俄烏沖突導致的糧食能源危機(2022 年初)等多重沖擊,許多兔場(特別是中小兔場)應對措施明顯不足,因而在 2022年不少兔場甚至瀕臨倒閉,這些都 暴露了產業的脆弱性。2022年度兔業依然面臨外部沖擊和養殖成本上升的雙重不利影響,如果沒有強勁市場行情的拉動,家兔養殖場(戶)尤其是中小規模養殖戶, 將面臨較大的增收風險。目前,政府對于保險和金融等方面的針對性政策不足,風險應對措施十分有限。
1.2.5 良種培育力度有待提升,產業技術推廣普及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自主培育的良種還遠遠不夠,優良品種繁育體系建設尚不健全,掌握核心技術的育種場數量較少,供種能力不足,致使良種價格偏高。我國兔良種的推廣普及程度也不高。主要原因既包括供給方面的因素,也包括需求方面的因素。從供給方面來看,優良種兔的引進成本投入大,繁育成本高,從而種兔的銷售價格較高,多數中小型兔場相對難以接受;從需求方面來 看,一方面很多中小型兔場未能充分意識到種兔的重要 性,依然采用土辦法換種,或就近購買一些地方性、區域種兔;另一方面,有些兔場意識到種兔的重要性,但較高的價格也抑制了其對種兔的需求??傮w來看,近年來我國兔產業的良種保障率約為 70%左右。
1.2.6 無抗養殖替代措施缺乏,家兔疫病發生率偏高
距離全面實施飼料禁抗、無抗養殖政策已經過去 2 年多, 統計數據表明,2022 年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結果合格率超過 98%,未出現抗生素濫用超標現象,飼料全面禁抗進一步保障了兔產品的質量安全。但是實行無抗養殖后,養殖戶的替抗措施明顯不足,這也導致家兔養殖特別是兔細菌病防控面臨著更大挑戰,加重了流行性消化道病、皮膚真菌病和呼吸道病等疾病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導致仔幼兔死亡率較大程度增加,造成了較多死亡損失,對兔產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2.7 兔養殖智能化水平較低,養殖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的不斷增加,養殖企業都在積極地向適度規?;?、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養殖方向發展。“人管機器,機器養物”將越來越普遍,未來智能化必然成為行業的選擇。但是由于智能化家兔養殖設備投入成本高,傳統兔場設備環境改造難度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家兔養殖智能化水平。此外,引進完善的配套技術體系和先進的技術團隊是增強兔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目前我國兔飼養人員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還偏低,甚至存在部分投資者在未掌握養兔技術的情況下,盲目投資肉兔規?;B殖,導致最終收益并不理想。
2 2023 年兔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2.1 肉兔產業持續上漲
從兔肉行情來看,過去 5 年一直處于上升通道,即使近年來面臨疫情等多重沖擊,但兔肉價格依然維持上升態勢。從肉兔產業指數(綜合成 本和兔肉價格)來看,肉兔產業繼續呈現上漲趨勢。2022 年 12 月達到 163.46(圖 4),比 2021 年 12 月提 高 16.66。
根據產業指數并結合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2023年我國肉兔產業將繼續呈上升趨勢,整個兔產業發展也將持續上升。主要原因:①我國農食系統正面臨向高效、營養轉型,人們對于高質量飲食也有了更高追求,兔肉優質的優勢將更加突出,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且隨著疫情趨于穩定,餐飲業和旅游將進一步恢復,消費者對兔肉的消費將呈現持續增加的態勢。②兔產業向好也將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特別是進入加工環節,而兔肉加工的更快發展必然拉動兔業更好發展。另外,現有一些大型家兔養殖企業,也在布局全國兔肉營銷體系, 將進一步成為推動兔肉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③在脫貧攻堅的過渡期內,兔產業將繼續得到政府(特別是原貧困地區政府)支持。兔產業將逐步從扶貧產業轉型為低收入地區的增收產業,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
2.2 獺兔產業仍在調整中,預計將有小幅回升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獺兔皮交易量和價格幾乎停滯, 獺兔基本都以肉兔銷售為主。在兔肉價格拉動下,獺兔活兔的價格則基本從 2020 年下半年以來一直上升,2022 年底達到 24.5 元 /kg 左右,支撐著獺兔產業在波動中調整。預計 2023 年隨著兔肉價格的繼續上漲,對獺兔的養殖也會繼續產生拉動。在“兔肉”和“兔皮” 價格拉升下,預計 2023 年獺兔產業將繼續呈現小幅回升。預計 2023 年獺兔活兔價格將維持 22 元 /kg 左右的 長期趨勢。
2.3 毛兔產業穩定發展,增長動力進一步加強
受國內需求增長緩慢、出口需求近乎停滯的影響,我國兔毛庫存較多。影響毛兔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國內加工。近年來,隨著兔毛加工企業新產品開發的力度加強,兔毛需求呈現小幅上升。過去幾年,各地政府也在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下,積極幫助龍頭企業加大市場宣傳推廣、開拓兔毛產品市場,為毛兔產業的發展探出了一 定路子。從粗毛產品來看,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沖擊,近 2 年來也一直呈上升態勢,2022年繼續維持較高價格水平;剪毛統貨 2022 年價格則更加穩定,最大波動幅度未超過 20 元/kg。在多重動力加持下,預計 2023 年兔毛產業將進一步穩定發展。
3 2023年兔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和宏觀經濟逐步恢復,2023 年我國兔產業將會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 但也會面臨一些不利因素。2022 年 12 月國家兔產業技 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對全國 400 多個養殖場(戶)進 行了生產經營中技術經濟需求的調研,基于調研結果和 2023 年度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3.1 采取多種手段節本增效,提高養殖端競爭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影響,國際和國內市場玉米 和大豆等飼料原料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盡管國內大豆等飼料產量有所提高,但隨著養殖業逐步恢復,對玉米和大豆等飼料原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預計未來飼料價格將會繼續增加。因此,養殖場(戶)要努力做好成本控制,嚴格減少不必要支出。對于中小規模農戶,應充分利用當地飼草飼料資源,替代高成本的商品飼料,控制飼料成本。對于大中型養殖企業,鼓勵企業自行生產 飼料,降低飼料成本,并適度推進機械化、智能化發展, 通過機械替代人工,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要進一步發掘秸稈、藤蔓、穎殼、樹葉類等非常規原料替代常規飼料的潛力,減緩玉米等常規飼料供應壓力。
3.2 密切關注國際市場需求,加快開拓國內市場
我國兔肉出口量已經連續多年下降,一方面源于新冠肺炎疫 情等持續沖擊導致國際貿易不景氣,另一方面原因是國外(特別是歐洲地區)對兔肉的需求多以鮮肉為主。因而, 隨著全球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可以適當開拓國際兔肉市場。另外,2022 年度未縫制兔皮和兔毛制品的出口量呈一定程度增長,未來要繼續推進兔皮和兔毛產品的出口。隨著疫情趨于穩定和人們對高質量消費需求的增長,兔產品的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巨大。未來首先要努力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 2023 年“兔”生肖年的契機, 由政府、教學科研機構和協會等社會服務組織加強產業宣傳和文化宣傳;其次,推動主要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主動開展產品宣傳;再次,要加強產品品牌建設, 充分考慮當地的特色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等,開發文旅產品;最后,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新興平臺,積極開拓營銷模式,擴大兔產品市場。
3.3 進一步發展兔肉深加工,加強兔產品研發強度
多年實踐表明,制約兔產業發展的是需求端,兔肉的加工 是兔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目前,國內肉兔產品大多以冷凍、熏烤、風味肉干等初級加工產品和中式制品為主,兔肉的深加工轉化率十分低。深加工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肉兔生產的發展。消費者難以買到高性價比、方便烹調的兔肉半成品,或多樣化的便于儲藏的高質量產品,限制了兔肉消費的增長。因此,要加強企業與研發機構的合作,加強兔產品深加工技術的創新升級,根據地區飲食和消費特點,結合預制菜熱點,研發富有特色、 品質優良、質量安全的兔產品,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產業應對風險能力
政府應全面研究兔產業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等特點, 通過“養殖業保險”等保險手段平抑風險,通過大災救濟和保險政策幫助養殖戶應對重大沖擊,通過扶持企業建立產業發展基金鼓勵產業自我避險,通過地方政府擔保幫助企業爭取銀行貸款等,特別是在市場疲軟、銷售不暢、企業資金回收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探索建立“畜牧業信貸擔保公司”向廣大養殖戶提供貸款擔保,減緩大中型兔場(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帶來的損失;進一 步支持龍頭企業發展,鼓勵發展形成“公司 + 農戶”的 生產組織形式,進而提升農戶生產技術水平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另外,依托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和兔產業大數據平臺,強化市場和產業監測預警,向養殖場(戶)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
3.5 抓住種業振興機遇,加強兔產業育種技術
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與歐洲兔業強國相比,我國兔產業發展的總體技術水平還不高,特別是在育種方面。國家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的發展,2021 年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強調必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兔產業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強兔產業育種,完善家兔良種繁育體系。為此,一方面,擴大優良品種培育和持續選育,提高擁有自主產權的優良品種市場占有率,降低對發達國家技術依賴,將家兔產業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時,繼續加強技術推廣力度,提高良種的普及率。當前我國不同品種(系)、不同養殖場間肉兔飼料轉化率差異較大,而飼料轉化率不高也間接導致飼料成 本增加,因此需要加強良種肉兔品種(系)推廣,從而 進一步提高肉兔飼料轉化率。此外,全面梳理我國家兔種質資源,切實做好種質資源保護。
3.6 加強無抗替代技術研發應用,降低家兔疫病發生率
養殖企業(戶)應積極通過改變飼料配方、控制養殖環境、改變飼養模式和使用替抗預混料等綜合方式進行疫病防控。首先,要加強中草藥、復合益生菌、溶菌酶等抗生素替代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并同步推進替抗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其次,家兔對外界刺激高度敏感,現代化養殖加大了養殖密度,而兔舍養殖環境顯然不同于自然環境,為保證家兔健康和生產性能,在飼料產品開發過程中應特別關注緩解應激、降低炎癥反應等技術和產品開發。最后,從源頭抓起,加強兔病生物綜合疾病防控技術的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的菌苗和免疫調控佐劑,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
3.7 推進自動化智能化養殖,加大技術培訓力度
在現 代規模養殖過程中,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家兔養殖利潤 進一步被壓縮,因此要通過提升飼喂、糞污清理設備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通過同期發情、人工授精方式,完成批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溫濕度、光照、通風智能化調整,保證環境適宜和生物安全;通過屠宰加工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安全;通過綜合運用現代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管理,減少勞動工人的用量和勞動強度,進而保證家兔養殖效益和從業者的積極性。另外,加強兔產業技術和產品研究以及推廣開發和服務 的人才隊伍建設,借助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和各地區技術推廣機構,為養殖戶和養殖場等兔養殖工作者提供針對性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