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肉兔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建議
肉兔產業是四川特色優勢產業,其生產和消費常年穩居全國第一。據國家統計年報數據,2021年四川肉兔出欄約1.7億只,兔肉產量約22萬噸,分別占全國的48.7%、42.9%,家兔產業年產值約200億。為深入了解和掌握全省肉兔產業現代化發展現狀,指導全省肉兔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對四川省11個市18縣182家肉兔生產企業、養殖場(戶)的良種化水平、規模化水平、自動化水平等進行了抽樣調查,并對收集掌握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一、四川肉兔產業發展現狀
(一)良種化程度
優良種兔是提高肉兔生產效率的關鍵,從抽樣調查的數據看,由四川省供種的有80家,由省外供種的有19家,自繁自養的有78家,多種模式供種的有5家。分別占44.0%、10.4%、42.9%、2.7%。在肉兔良種選擇上,以伊拉、新西蘭、齊卡、伊普呂、伊高樂等國外引進的良種為主,占抽樣調查場的95.1%。四川白兔、蜀興1號肉兔、天府黑兔等品種的養殖面和推廣面較小。采用現代人工授精技術提高養殖效率的養殖場有57家,占抽樣調查場的31.3%。
(二)規模化程度
按照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環境保護廳共同制定出臺的《四川省畜禽養殖場(小區)規模標準》(川農業〔2017〕113號)規定,將常年存欄能繁母兔400只及以上的家兔養殖場界定為規模養殖場。從抽樣調查數據看,常年存欄能繁母兔小于400只的有89家,大于等于400只的有93家,分別占比48.9%、51.1%。其中,能繁母兔存欄大于1 000只的場一共24家,占比13.2%,預計年出欄商品肉兔304.4萬只,占抽樣調查場出欄總量的55.4%。
(三)自動化程度
全省肉兔養殖自動化程度較高。從抽樣調查的數據看,采用金屬兔籠養殖的有129家,占70.9%;采用密閉環控兔舍的養殖場有91家,占50%;多數養殖場都安裝配置了環境監測、自動供水供料、自動清糞裝備,全省肉兔養殖場(戶)已經從傳統養殖模式逐步轉型升級為現代化養殖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良種推廣利用不足
全省肉兔生產已經全部實現良種生產,但多數良種都屬于國外品種,核心種源掌握在外省或者國外育種企業手中。四川白兔作為世界公認的四川省獨有的資源品種,在調查中發現對其優良性狀的挖掘、開發利用和推廣嚴重不足。蜀興1號肉兔配套系作為四川省及西南地區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肉兔配套系,具有綜合繁殖性能好、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等優點,但本次抽樣調查同樣也發現對該配套系的推廣利用不夠,養殖面窄。此外,人工授精等現代良繁技術在肉兔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力度也比較弱。
(二)規模化水平較低
據2021年抽樣調查統計,武勝縣生豬規模化生產比重為65.69%,梓潼縣蛋雞規模化生產比重為79.2%。與前兩者相比,肉兔區域性規模化發展水平僅為51.1%,相對滯后。
(三)自動化協同程度不高
全省肉兔養殖場(戶)已經從傳統養殖模式轉型升級為現代化養殖模式,但肉兔生產成套裝備的安裝使用率并不高,部分養殖場(戶)僅選擇性安裝使用環境監測、自動供水供料、自動清糞等裝備,造成裝備間協調運轉不力和自動化程度不高,降低了生產效率。
三、發展建議
(一)提高良種選育推廣水平
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基因組技術等,加強四川白兔優良性狀點位基因的研究。以消費市場為導向,選育具有四川特色的“川系”肉兔品種,不斷提升肉兔良種的生產性能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將“川兔”打造成諸如“彭州蔬菜、安岳檸檬、渠縣黃花、瀘縣水稻”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大力推廣“蜀興1號肉兔配套系”“天府黑兔”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產性能優異的新品種(配套系),在省內營造科研育種促發展,生產效益反哺科研育種的良性循環機制,擺脫肉兔良種對省外乃至國外的依賴性,不斷提升科研從業人員的創業激情。大力推廣應用人工授精技術,減少種公兔的飼養數量,提高肉兔的生產效率。
(二)提檔升級肉兔生產裝備水平
不斷提升新建肉兔規模化養殖場(戶)的建設標準,將密閉環控兔舍、環境監測設備、金屬籠位、自動供水供料、自動清糞裝備等成套設備作為新建場的基本要求,努力實現現代化肉兔養殖設備的高效率運轉。同時,將肉兔生產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疇,降低從業人員的資金投入。
(三)打造肉兔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
搶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良好契機,在全省選擇肉兔產業重點縣,建立兔產業園區,打造成渝沿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帶(肉兔),促進成渝地區肉兔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建立扶持肉兔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完善良種補貼、疫苗直補、能繁母兔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政策,將肉兔產業納入支持范圍,降低從業人員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