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5個兔場經營現狀調查
兔產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節糧型畜牧業中極具代表性的產業。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疫情對兔產業的影響,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對四川、山東、陜西、甘肅等全國11個省區市的85個家兔養殖場(戶) 進行了網絡調查。調查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專訪了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
武拉平表示,新冠疫情對我國兔產業的影響是全國范圍的。總體看,43.53%的兔場認為,新冠疫情導致經營面臨嚴重困難,可能倒閉。50.59%的兔場認為,新冠疫情導致家兔養殖收入比常年降低50%以上,有 23.53%的兔場認為損失約為20%~50%,只有3.53%的養殖場其損失在5%以內。
疫情對兔業影響幾何
基于本次網絡調查的結果,武拉平認為,新冠疫情對我國兔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包括生產養殖、加工、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
武拉平說,首先從生產養殖來看,因為道路運輸管制所導致,各種生產資料采購不暢,養殖場(戶)反映最強烈的就是“活兔及產品難以運出去”和“飼料運輸受阻,不好買”。對于大規模兔場而言,普遍存在資金吃緊問題。
其次從銷售和流通來看,主要受人員隔離的影響,物流能力受限。同時,一些大型屠宰廠受到影響,開工不足,從而導致對活兔的收購不足。從終端超市來看,受公共場所活動限制的規定,很多超市的銷售疲軟,城鄉集市關閉或受限,從而對兔產品的銷售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調 查 表 明 , 76.47% 的 兔 場 提出,需要幫助聯系銷路,或保護價收購、凍儲滯銷產品,63.53%的兔場希望幫助協調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購銷渠道及運輸問題。49.41%的兔場希望提供貸款貼息、中長期貸款、現有貸款延期、續貸等優惠政策。
再次從消費來看,由于限制聚會聚餐,關閉了很多餐飲企業,不少機關單位上班延遲,學校開學推后,這些都大大減少了集團消費。而居家自我隔離的人員,也受物流影響,一時難以購買到兔肉等產品。
調查顯示,由于消費、流通和銷售的影響比生產更廣泛,因此被調查兔場對其養殖的恢復時期不是很樂觀。43.53%的被調查兔場認為,需要3~6個月的時間,家兔養殖才可能恢復到疫情暴發前(2020年元旦前)的狀態,16.47%的兔場認為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多時間才能得以恢復。
武拉平說,總體看,這次疫情對兔產業的影響主要有全面性、非疊加性、滯后性、不確定性等四個特點。
全面性。兔產業從上游的飼料、種兔,到養殖中的疫病防控,到最后的出欄、加工和銷售、終端消費都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最根本的影響是由于零售市場的關閉或限制而導致的需求制約。
非疊加性。從影響程度上看,由于疫情暴發在春節前后,不是家兔的主要繁殖季節,正好處在兔產業發展的低谷,因而沒有發生與兔生產高峰的“疊加效應”,否則影響程度將更大。這也說明了給兔產業的調整留下一定的余地。
滯后性。由于目前多數養殖場戶壓縮存欄,同時淘汰質量差的種兔,這些都會導致第二季度后家兔出欄供給不足,為此需要考慮疫情影響的滯后性,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隨時作出養殖策略調整。
不確定性。受隔離期間消費抑制的影響,預計第二季度開始在取消隔離、回歸正常后,對兔肉的需求將出現反彈。同時,隨著氣溫的回升,將進入家兔繁殖的高峰時期,家兔的出欄和兔產品生產將會較快增加。
綜合施策紓解兔場困難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養殖場(戶) 采取了不同的應急措施。在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各位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的幫助下,兔場首先控制飼料的飼養標準,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和種兔結構等。調查中發現“減少飼料每日飼喂量”和“減少飼養規模”,分別占到75.76%和60.61%。
在銷售方面,兔場積極探索新的銷路,其中56.47%的兔場多方聯系出售活兔及產品,42.35%的兔場低價出售活兔及兔產品。另有23.53%的兔場進行自行屠宰、冷凍儲藏。另外,其他23.53%的兔場反映“無法出售活兔,也無法屠宰”等問題,只能坐等新冠疫情消失。不過,目前各地根據條件有序恢復活禽交易市場的利好消息,為活兔交易帶來新的曙光。“各地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工作細則,但是在具體執行中卻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武拉平說,從調查情況來看,中央和各地有關肺炎疫情的應急政策還沒有對被調查兔場發揮明顯作用。52.94%的兔場認為,國家啟動肺炎疫情應急預警機制對其應急提醒或其他預警作用很小,只有12.94%的兔場認為對其提前儲存飼料、減少存欄量,降低損失具有重要作用。從調查結果來看,養殖場排在前三位的需求是產品銷售、原材料運輸和資金支持,分別占到全部兔場的76.47%、65.53%和49.41%。而對于新冠疫情本身的防控政策需求則不是很大,其中,“幫助調配口罩酒精等復工所需防疫物品”的需求為22.35%。提出其他方面需求的兔場,占比不到20%。 武拉平說,當前,各個企業基本復工復產,但新冠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新冠疫情過后,兔場在生產方面是否還會繼續?從調查情況看,69.41%的兔場計劃繼續生產,27.06%的兔場則不確定,還有3.53%的兔場因為資金問題將要退出。不難看出,多數兔場對渡過難關還是比較樂觀的。
急需補齊五個短板
武拉平表示,疫情期間推動兔產業有序發展,仍有五個短板急需補齊。
強化物流暢通,保證基本生產資料的運輸。為了響應中央加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農業農村部不僅發布了《關于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還聯合其他部委印發《關于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地方政府應切實抓緊實施。
做好疫病防控服務,保證家兔的健康生長。在獸醫等技術人員的活動受到限制后,一方面兔場要加強家兔的營養健康管理,另一方面政府也應采取措施,鼓勵中國畜牧業協會和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等行業組織和科研機構,通過網絡手段,對家兔養殖中出現的疫病問題進行及早治療。鼓勵人力替代,保證兔場正常運行。對于勞動力短缺問題,鼓勵大中型兔場積極通過機械化等方式替代人力,而一些小型兔場或養殖戶,則鼓勵養殖戶或養殖場主,充分利用家庭自有勞動力,實現自有勞動力對雇傭勞動力的替代。提供信息支持,服務養殖戶科學決策。積極引導相關科研機構做好肺炎疫情影響的評估研究,同時,政府或協會等應努力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基于對新冠疫情的科學分析,鼓勵養殖場(戶)適度控制規模,既減少了生產資料不足的不利影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產品銷售的困境。 協助養殖場(戶)復工,做好員工隔離和生產“兩不誤”。對于一些大中型兔場,地方政府和所在社區應積極協助養殖場做好人員的隔離,在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安排好兔場的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