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肉兔養殖標準之第四部分 幼兔的飼養管理
第四部分 幼兔的飼養管理
幼兔是指斷乳后到3月齡的生長兔。幼兔是家兔生長強度最大的時期,又正值第一次年齡性換毛,對飼料條件要求較高,表現為貪吃,但消化系統的發育尚不完善,特別是腸道內還未形成正常的微生物群系,對食物的消化力較弱,容易引起消化紊亂和腹脹、腹瀉,使幼兔發育不良和死亡。幼兔階段是建立主動免疫的時期,由于母源抗體已基本消耗殆盡,本身免疫水平又不高,所以,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兔瘟病毒、巴氏桿菌、魏氏梭菌等病原菌的侵襲而發病死亡。由于胃內酸度尚未達到成年兔的強度,阻抗微生物侵入的關卡功能較弱,易感染球蟲及其他病菌,發生消化道炎癥,幼兔消化道發生炎癥時,腸壁的通透性顯著增強,一些大分子量的有害物質便容易經腸壁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幼兔腸道發炎時往往伴發毒血癥,死亡率較高。
1.飼養目標要求 保持快速增重,注重防治球蟲病、腹脹腹瀉等疾病,提高成活率,保持成活率95%以上。
2.飼養管理要點
2.1飼喂幼兔專用全價配合飼料。預選留為種用母兔的幼兔,應適當限制飼養,少給多餐。
2.2必要時,飼糧中加入一定量的具有收斂、止瀉作用的物料,如炒熟的高梁、腐植酸鈉、沸石粉、活性炭等,對預防腹脹腹瀉有一定作用。
2.3飼糧中預防性投藥,特別是抗球蟲藥物,應在斷乳后連續或定期使用,防止暴發球蟲病。也可以考慮在幼兔飼糧中使用有機酸,如乳酸、富馬酸、丙酸、檸檬酸、甲酸等混合物,特別是斷乳后兩周內的幼兔飼糧中添加有機酸,可起到良好作用,如彌補胃酸分泌的不足,減少大腸桿菌侵入;提供消化道完整的酸化作用,有利于腸道正常菌系的建立,減少下痢;活化胃蛋白酶原,并能與礦物質結合成絡合物,增加鈣磷吸收。使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更加完全,促進生長發育和健壯等。
2.4合理分群 幼兔應按體質強弱、日齡大小進行分群,籠養時每籠以3--4只為宜,太多會因擁擠而影響發育。仔兔斷奶后開始換毛,此時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營養較多,所以喂料應相應增加。原則上自由采食,若腹脹腹瀉較多發生時,可考慮適當限飼。
2.5搞好環境衛生 要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兔舍內清潔干燥、通風,定其進行消毒。要經常觀察兔群健康情況,發現病兔,應及時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
第五部分 商品兔的飼養管理
主要指用于生產肉品肉兔的生長兔(仔兔和幼兔階段),也包含淘汰的種兔經短期育肥后出售的商品兔。
1.飼養目標要求 快速達到出欄體重2.3千克以上,屠宰率達到56%以上,成活率達到95%以上。
2.飼養管理要點
2.1采用全進全出飼養制度 全進全出制可以是整棟兔舍,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同一兔舍內分區分期分批次。既在同一兔舍或同一區域飼養出生日齡相近的斷乳幼兔,達到出欄體重后同一時間一次性全部出欄售賣。
2.2飼喂幼兔全價配合飼料,自由采食。
2.3及時投喂防球蟲、防腹脹腹瀉等疾病藥物。按防疫程序及時注射兔瘟疫苗,另要注意治療疥癬等皮膚病,保證皮毛質量。
2.4適時出欄 肉兔絕對增重的高峰是第8周齡,之后逐漸下降,故原則上70日齡出欄為佳。若推遲出欄,由于兔已經有較大體重,每天維持消耗增多,飼料報酬開始降低(料肉比增大),養殖成本增大,經濟效益下降。但過早出欄往往體重不達標,影響出肉率。
2.5淘汰的種兔,先行驅蟲,后經1-2周催肥出欄。
第六部分 肉兔常規管理技術
1.日常觀察和檢查
1.1外貌觀察
1.1.1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態 體格發育良好的家兔,外觀其軀體各部勻稱,肌肉結實。發育不良的則表現體軀矮小,結構不勻稱,瘦弱無力,幼齡階段表現發育遲緩或發育停滯。營養良好的家兔,肌肉和皮下脂肪豐滿,骨骼棱角處不顯露。反之,表現消瘦,骨骼顯露。
1.1.2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是衡量中樞神經機能的標志。正常時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保持動態平衡,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健康家兔經常保持警戒狀態,外耳殼能活動并能彼此獨立動作,輕微的特異聲響便立即抬頭并兩耳豎立,轉動耳殼,如有危險情況,則呈俯臥狀,似做隱避姿勢。
1.2被毛觀察與皮膚檢查 健康家兔被毛平滑,有光澤,生長牢固,并隨季節進行換毛。如被毛粗亂、蓬松、缺乏光澤時,則是營養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表現。如換毛延遲,或非換毛季節而大量脫毛,也是一種病態,應查明原因。如螨病和濕疹都可以出現成片的脫毛,這時常伴有皮膚的病變。皮膚檢查應注重彈性、腫脹及外傷等。
1.3體溫測定 一般采取肛門測溫法。測溫時,用左臂夾住兔體,左手提起尾巴,右手持體溫計插入肛門,深度3.5~5厘米,保持3~5分鐘。家兔的正常體溫為38.5~39.5℃。
1.4脈搏數測定 家兔多在大腿內側近端的股動脈上檢測脈搏,也可直接觸摸心臟,計數0.5~1分鐘,算出1分鐘的脈搏數。健康兔的脈搏數為120~150次/分鐘,熱性病、傳染病或疼痛時,脈搏數增加。脈搏遲緩者較為少見。
1.5呼吸數檢查 觀察胸壁或肋弓的起伏,計數0.5~1分鐘,算出1分鐘的呼吸數。健康兔的呼吸數1分鐘為50~80次。
2.家兔的捕捉家兔雖然是小動物,性情溫和,但它行動敏捷,被毛光滑,又具有防御的天性,會用牙齒和爪進行防范。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稍有不慎,會被兔抓傷或咬傷。同時兔膽小怕驚,在捕捉、搬運和促定時會掙扎,如方法不當,對兔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幼兔個體小,體重輕,可以直接抓其背部皮膚,或圍繞胸部大把松松抓起,切不可把握太重;中兔和成年兔,應悄悄接近,切不可突然接近,先用手撫摸,消除兔的恐懼感,靜伏后,大把將兩耳連同頸肩部皮膚一起抓起,兔體平衡,不會掙扎。對體重大的兔,操作者需兩手配合,一手捕捉,一手置于股后托住兔臀部,以支持體重,這樣既不會傷害兔,也避免抓傷人。應注意糾正單獨抓住兩耳、單獨抓住后肢、單獨抓住成年兔腰部等錯誤方法。
3.家兔的保定
3.1徒手保定法 用一手抓住兔的頸背部皮膚,另一只手抓住臀部皮膚和尾,固定在平面上,或用一只手抱在胸前,也可抓住兔的兩后肢膝關節上部,使其腹部朝上,做腹腔注射、乳房和四肢的檢查等。
3.2器械保定法
3.2.1包布保定:用一邊長1米的正方形或正三角包布,其中一角縫上兩根30~40厘米長的帶子,把包布展開,將兔置于包布中心,把包布折起,包裹兔體,露出兔體及頭部,最后用帶子圍繞兔體并打結固定。適用于耳靜脈注射、經口給藥或胃管灌藥。
3.2.2手術臺保定:將兔四肢分開,仰臥于手術臺上,然后分別固定頭和四肢。生產應用時可購買定型的小動物手術臺。適用于兔的閹割術、乳房疾病治療及腹部手術等。
3.2.3保定筒保定:保定筒由筒體與筒蓋兩部分組成。在筒體一端邊緣挖有一個半圓形缺口,將家兔放入筒內,拉出兔頭,推緊蓋子,將兔頭卡在筒外。此法適于靜脈注射、灌藥、采血、口腔治療、耳疥癬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