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場如何降損增效
兔場大部分的損耗和損失是可以避免的。降本增效經常被提及,但很少有人提到降損增效。養兔企業經常會遇到一些損失和損耗,有些成本是避免不了的,但如果采取主動防御的策略,有些損失或損耗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兔場最初的規劃設計、生產工藝和管理流程的設置等方面統籌優化,則可以避免兔場運行過程中的部分損失或損耗。只要能增加效益,降損和降本就同樣重要。
1 在規劃設計層面的降損增效
為什么有些企業會輸在起跑線上?主要是因為那些企業在規劃設計上不科學,沒有做科學的規劃設計(如兔場選址、兔舍布局、兔舍設計等)的企業不在少數。兔場選址不當、兔舍布局失誤、兔舍設計缺陷等往往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或損耗。因此,兔業企業在成立之初最好多做一些前置工作,尤其在規劃設計方面多做論證,有設計缺陷的兔場一旦建成了無論是否優化改造,其成本或損失都難以估量,并且會成為企業長期沉重的包袱,削弱養兔企業的競爭力。
僅以兔舍布局為例,如果兔舍布局不合理會造成兔舍喪失一些基本功能,如光照控制、溫度和濕度調節、氣體交換(吸進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等功能的缺失或低效。而空氣污濁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多發,造成藥費支出增加;濕度過高會導致腳皮炎和皮膚病多發,引起種兔死淘率增加并降低生產效率;這些疾病會導致母兔繁殖效率降低且壽命縮短,使出欄商品兔的種兔攤銷成本高居不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光照,兔場的繁殖效率下降;如果兔舍溫濕度調節能力差,會導致能耗增加或者飼料消耗增加等。以上這些兔舍的缺陷和不足所引起的損失及損耗都是純利潤的流失。
除了兔舍布局,兔場的選址、兔舍的設計、兔籠的選型都需要仔細論證,依據當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進行優化,避免一開局就處于被動的局面。
2 在種兔質量方面的降損增效
養兔場引種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從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引進種,養兔企業引種前要充分考察了解種兔供應方,要從沒有特定傳染疾病和遺傳疾病的種兔場引種,隨意引種可能會把某些疾病也引進來。劣質的種兔性能和帶病的種兔都會給兔場帶來相應的損失和損耗。
目前整個兔產業有許可證的企業還不能夠完全滿足產業的用種需求,于是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型養兔場用自繁自育的方式選留種兔,但這種方式不適合規模較大的養兔企業所用配套系種兔的再生產,如果從配套系商品代中選留種兔,看似節省了種兔成本,但會降低兔場的生產效率,增加商品兔成本。
育種是專業化很強的工作,選擇具備育種條件的企業引種很重要。選育就是選擇最優秀的種兔進行培育,如果種兔群體足夠多、足夠大,那么選擇的余地也大;如果種兔群體很少,那么選擇的余地也小。
針對種兔質量,可以從健康指標、母性優劣、產仔性能、泌乳性能方面進行考量。①健康指標:發育完善,不能有生殖系統疾病、鼻炎肺炎、皮膚疾病等。②母性優劣:正常發情、拔毛筑巢、護理仔兔。③產仔性能:10~11只/胎,產仔均勻,仔兔活力好。④泌乳性能:關系到仔兔的斷奶體重和成活率。
3 在飼料安全方面的降損增效
飼料成本占肉兔出欄成本近70%。我們以前論證過低價的飼料可能是更貴的(料重比增加),會提高成本,而不安全的飼料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在飼料安全方面,霉菌毒素的危害仍然占首位。《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17)有雖然修訂更新,但是霉菌毒素標準指標對家兔來講仍然偏高。因此,養殖企業應建立自己的“現場標準”,嚴控霉菌毒素指標。兔場應對霉菌毒素主動防御,在飼料進場前抽樣快速檢測,達標入庫,超標退換貨,可以避免霉菌毒素超標產品飼喂后的既成損失。現在養兔企業可以選擇的快速霉菌毒素檢測產品還是很多的,而且成本不高,比如熒光免疫分析儀和霉菌毒素檢測試劑,還有膠體金類的霉菌毒素檢測試劑。每次采購飼料都能提前開展霉菌毒素的檢測,可以避免霉菌毒素超標造成的損失。現實中,養兔企業很難因霉菌毒素超標造成損失后贏得與飼料企業的訴訟,主動檢測是規避這種損失的有效方法,值得養兔企業廣泛采用。
4 在疾病控制方面的降損增效
自從兔瘟Ⅱ型病毒(RHDV-2)的傳入中國以來,養兔企業的兔瘟防控工作更加嚴峻復雜。在現實生產中,養兔企業很少主動監測兔場及兔場周邊樣本是否有兔瘟Ⅱ型病毒陽性,多數情況是兔群發病之后采取補救措施,但本可避免損失已經造成了,非常可惜。養兔企業需要向養豬企業學習,應當通過核酸檢測的方式對環境樣本和日常病死兔進行主動監測,如有陽性樣本可及早采取措施(如疫苗緊急接種,消毒隔離等措施),避免疫情擴散造成損失。與兔瘟發病造成的損失相比,主動監測的成本很低。另外,養兔企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免疫程序,以應對Ⅱ型兔瘟疫情的變化。
兔場還可以根據常見疾病的發生臨界點到來之前及時進行干預(如消毒、用藥)以減少疾病損失,但這種用藥應避開出欄前的停藥期,以免造成兔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每個養兔企業的自律對兔產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5 在生產工藝方面的降損增效
傳統養兔模式和工廠化養兔模式是按生產工藝區分的兩種養殖模式。傳統養兔模式包括庭院式養兔和(同樣是自然發情本交的)規模化養兔。工廠化養兔包括適度規模家庭農場和大規模工廠化養兔企業。適度規模家庭農場是近幾年出現的新動態,將來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可能會比超大規模和大規模的養兔企業更具有活力和競爭力。
工廠化養兔模式與傳統養兔模式比較如下表:
在工藝選擇方面,工廠化全進全出系統優于傳統模式;在同期發情方面,無窗兔舍優于有窗兔舍;在批次安排方面,同舍同批次優于同舍不同批次;在斷奶轉群方面,搬運母兔離舍優于搬運仔兔離舍;批次化生產兔舍清空徹底消毒非常重要。
6 建立真實評價指標,降損增效
數據記錄不完整或者統計方式有缺陷是很多養兔企業的現實情況,用不完整的數據生成的報表無法準確反映生產實際情況,而且這些報表可能會忽略或者忽視一些可以挽回的損失或者損耗。如果養兔企業想通過分析真實的生產指標來持續優化生產水平,則應建立可以如實反映生產水平的報表體系,并以此開展員工團隊的考評激勵。
建議用“每次人工授精只均母兔斷奶仔兔數”代替“斷奶成活率”,用“每次人工授精只均母兔出欄商品兔數” 代替“出欄成活率”,用“全程料重比”代替“生長階段料重比”。 “斷奶成活率”、“出欄成活率”和“生長階段料重比” 這三個養殖技術指標的優化極為重要,因為它們已經不能如實反映實際生產水平,容易造假,也無法與兔業先進國家的生產指標體系對標,不利于中國養兔企業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養兔企業可以借助生產系統管理軟件記錄和處理生產數據,強化全程管理。
在兔場降損增效方面,需要關注的遠不止規劃設計、種兔質量、飼料安全、疾病控制、生產工藝和評價體系等,建議養兔企業采取主動防御的思維,舉一反三,不斷改進,降損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