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業:撥開云霧,能否見晴天?
——第七屆野豬產業發展(淄博)論壇
編者按:第七屆野豬產業發展論壇剛剛結束,參會企業代表各有收獲,參會心聲也是各自不同。回眸前六屆的會議,相比較而言,我們認為不僅僅是我們發起方的組織聯系能力,還是參會企業探討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整個野豬行業都有很大的進步。以前會上提出的問題雖然還有迷霧,但是都在前進中逐步解決。本次會上的亮點是大家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了銷售上的終端市場,并且出現不少深加工成品,這讓大家看到了野豬業的希望,眼見迷霧層層撥開,看我們能否見到行業的大晴天。
往年今日此門中
憶往昔,回眸歷屆有代表性的行業會議,我們從中看一下行業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雖然困難問題事實存在,不過行業發展確實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屆:應者寥寥,迷茫重重
現在回想起2004年的第一屆會,悲壯之情油然而生。當時我們所能聯系上的企業不超過80家,到會的只有17勇士,大家不僅僅對養殖前景深有疑慮,甚而為一些基本的養殖技術爭論不休。會后,在一個大霧天,我們組織大家參觀了河北省武安市黃山珍牧業公司,大家才逐漸樹立了養殖信心。
第二屆:十字路口,心存彷徨
2005年第二屆會議在秦皇島北戴河召開,一大亮點是素有“中國野豬馴養第一人”美譽的楊國定蒞會。會議認為,目前野豬產業還處在成長期,正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數量、存欄量不斷增加。目前行業內部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市場對野豬的需求量很大,但相當一部分養殖企業苦于沒有銷路,很難把養殖與銷售有機的結合起來,出現了一個瓶頸。這也是所有新興行業在起步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根據會議情況,時任農民日報記者的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總監靳國慶撰寫《野豬養殖:站在‘十字路口’》市場分析的文章在農民日報發表并被多家相關媒體轉載。
第三屆:少有新意,老調重彈
2006年在石家莊北方大廈舉行第三屆會議。到會企業已經有40家左右。然而話題依然。本網總結了一下,該次會議主要討論的問題是。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作用比較差。二是品牌效應差。到目前還沒有叫得響的特種野豬品牌,雖然一些企業也有自己的品牌,可是由于產品少,市場占有率不高。三是消費者對特種野豬產品的認知度低,宣傳不到位,導致銷售面窄。四是小型養殖戶多,形不成合力,面對市場缺口無能為力。并且提出,特種野豬養殖業如果要想有大的發展,只有在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行業合作、實現產業化經營等方面多做文章。
第四屆:新壺老酒,困惑依然
2007年9月5-6日,第四屆會議在石家莊鐵苑賓館召開。這次會議很大一個特點是延續討論了第三屆會議的議題。連續三年,銷路成了大家最頭疼的問題。對產品銷路、市場行情分析、行業發展等問題進行研討后,參會代表通過互換名片,互相約定參觀養殖基地以及進行項目合作與代理。這次會議之后我們了解到,大家開始了大范圍的相互走訪,在信息溝通方面明顯增強。同樣這次會議也讓我們日益清醒地認識到,發起單位的“自己搭臺,大家唱戲”的思路是走不遠的。
第五屆:突出重圍,再磨利劍
第五屆會議于2008年10月25日在河北古城正定舉行。本次會議有了很大變化,首先是我們能聯系到的企業已經突破500家,其次是我們已經徹底意識到我們應該作為行業的領航者,只是簡單的組織大家開會,已經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會上必須有我們的聲音。在會上,本網總監做出了一個行業發展報告,同時在他的倡導下,本屆會議網站對兩家企業進行了表彰,同時與一家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從而為網站更加深入細致地融入行業,引導發展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在交流過程中,各企業代表積極發言,在展示企業外在形式上爭取了最大限度的主動。很多知名企業就自身的產品營銷渠道、市場拓展、品牌經營等經營理念進行討論,各企業針對市場發展各自制定了靈活性極強的產品營銷計劃。在貿易洽談中,很多野豬養殖、加工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達成了項目合作、產品供銷以及引種協議。
第六屆:走出盲目,確立方向
第六屆會議2009年3月14日—15日在石家莊神農莊園召開,會上大家就野豬行業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及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針對炒種現象,有行業優秀企業帶頭保證,遏制這種不正常的發展渠道和盈利方式,促進野豬行業健康,穩定,持久的發展。
在種源問題上,會上提出品種的選擇要根據市場的需要而定,這就要嚴格把握野豬的血統問題。據經驗,75%純度的無論是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還是在肉質口感上都符合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最受市場青睞。
在飼養問題上,會上提出一方面科學管理,要充分考慮到投入產出比。科學飼養,精料、草料做到合理搭配,科學配比。讓盡量少的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利潤。科學管理上,要做到科學、健康發展,要育種場、繁殖場、肉用商品豬相結合。另一方面,在養殖過程中,質量也是重中之重,既要考慮到肉質口感的把握來贏得消費者,也要考慮上健康話題,這也符合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形式。
針對市場銷售問題,提出在經營思路和形式上,首先,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結合當地市場,主動出擊。我們可以運作在當地合適規格酒店推出特色招牌菜系,推廣、宣傳野豬肉的營養和保健價值。另一方面,在深加工方面做一些文章,走品牌化道路。再有,經營思路要有別于傳統行業,先贈后賣,體驗式銷售。再有,自己要開發特色菜品,充分展示野豬肉的色、香、味。讓人們吃完后有一種意猶未盡,流連忘返的感覺。
今年花比往年紅
2009年11月5日,第七屆會議以論壇的形式舉辦,同時在會標上刪除了“全國”字樣,網站總監靳國慶表示,雖然本次會議我們與823家企業取得聯系,到會代表來自全國25個省市區,我們的重點只是放在了行業本身,其他的東西不是我們的追求。會議過程中,靳國慶組織與會代表對行業發展中的野豬養殖標準、產品開發研究以及野豬產品的終端市場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此外,來會的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也有了初步的購銷意向,并力圖在公平、合理、有序競爭的基礎上長期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終端市場”在這次會議上被提出并且被眾多與會代表認可,也標志著行業人士的經營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在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任何一個商品都必須通過終端市場進行銷售,如果生產企業終端市場工作做不好,那么銷售通道就會脫節,甚至中斷,其產品就無法實現良好的銷售。因此,“終端市場將是未來的決勝地”誰撐控著終端誰就是市場的贏家。
會議上大家針對種豬和商品豬的認定出現了分歧,一方認為,按照血統劃分,因為血統是按照市場摸索出來的,目前75%的商品豬肉質和口感上是最優,只有養殖市場需要的產品,才能更好的被市場需要;另一方認為,養殖環節和方式也必須考慮到,如果是75%純度,但是養殖方式和家豬一樣,同樣豬的品質也是沒有保障,相反50%的純度,采取放養的方式,肉的品質也還可以。白山市大森林野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峰經理也和大家探討,并和大家分享他們制定的被吉林省認定過的白山規程。看到大家積極的交流和探討,作為會議的組織方,我們感到很欣慰,也看到了野豬發展的希望。
針對行業分工合作,大家達成共識,高峰談到,在企業和行業里要各個分工,一部分人專門做市場,一部分人專門養,形成一定體系。是的,“獨行可以走快,同行才可以走遠。”大家看到合作分工的重要性,也就看到了野豬業發展的希望。
會上提出的野豬行業自律公約“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愛行業,誠實守信;團結合作,互相支持;平等交往,遠近皆友;保證質量,童叟無欺;信任行業,共同發展”得到眾多與會代表的認可。
本屆會議相對于前六屆行業會議的兩個突出的亮點就是在會上,一方面在銷售環節上有相關企業提出在品質的前提上長期收購;另一方面,終端市場的問題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并且有多家企業是帶著深加工產品來參會的,這些產品在部分地區的超市和航空公司已經占有部分市場。這兩點的行業發展跡象,是與會代表對野豬行業發展前景充滿著希望。
明年金秋送喜來
通過對前六屆野豬行業會議的回眸,和對本屆會議的總結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有些問題在歷屆會議上都有所提出和探討,但是問題的解決卻是在緩緩的進一步的發展。同樣,野豬行業的雖然面臨種種問題,但是它在艱難的前行,從這次會上我們清楚的看到,通過我們每屆會議上,給大家的探討、交流、提醒、預警和指導,那些困擾我們野豬業發展的迷霧,在逐漸的散去,今天我們見到了野豬深加工的成品,我們的精力轉向了“終端市場”。我想,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野豬業晴天的太陽很快就能夠普照大地。
《特種養殖》2015年第10期,總第100期
責編:劉美玲 夏鈺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