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連漲四周 養殖戶仍難過
養豬如炒股,這恐怕是泱泱中華大地的一大奇觀,而游資的不斷介入,更讓中國“豬圈”多了許多看點。
為什么外資投行、IT精英、地產老板紛紛轉行當“豬倌”?
豬價暴漲暴跌,對養豬業是福是禍?
下至江湖養豬散戶,上至廟堂政府部門,誰能精算豬業利害?
資本背后,誰是長線投資人,誰是短線投機者?
究竟養豬業是中國產業被外資介入的新突破口,還是僅僅是一個與其他投資項目類同的投資新熱點?
中國的“豬圈”處于困惑和躁動之中。
■ 本報記者 傅光云 發自上海
受政府收儲、上市量下降及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國內生豬價格在經歷4個月連續下跌后,6月初開始小幅反彈,并連續4周小幅上揚。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周(6月28日至7月5日)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14.75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1.5%,6月4周平均環比漲幅達1.3%。
漲價三因素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造成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政府開展收儲。由于各地豬糧比跌破了盈虧點,中央及各地政府開始積極增儲來穩定肉價。目前,中央首批12萬噸凍肉儲備陸續開始收購。政府著手做好實施二級響應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財政貼息的形式鼓勵大型豬肉加工企業增加商業儲備和豬肉深加工規模);地方政府,如河南、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已陸續開展活體及凍肉儲備。
二是飼料成本再度攀升。受玉米、豆粕價格和庫存消耗等因素影響,近期飼料價格小幅上漲。美國、阿根廷等國大豆產量降低,同時,國儲大豆還未放儲,導致豆粕價格持續走高;國內玉米庫存消耗殆盡,新玉米上市量有所增加,但價格相對較高,可以預測,下半年玉米價格仍將呈高位運行。因此,飼料價格整體將呈高位運行態勢。
三是上市量下降,支撐價格止跌趨穩。一方面,受豬肉價格下跌、養殖戶恐慌心理加重影響,生豬出欄速度加快,適宜出欄生豬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豆粕等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戶惜售心理加重,生豬上市量明顯下降。
日子仍難過
夏季是豬肉消費的淡季,上海毛豬的收購價格前段時間曾經從每斤5元上漲到5.7元,現在已跌回5.5元以下,估計全國母豬存欄量富余20%左右,因此生豬供過于求的形勢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加上不斷攀升的玉米和豆粕價格,養豬業的日子接下來會很難過。
CPI降幅望收窄
“由于食品構成中,以豬肉為代表的肉類權比較大,而食品在CPI權比占到34%,豬肉價格的波動對CPI影響比較大。”宋亮表示,6月,國內豬肉價格整體企穩回升,將拉動CPI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數據初步估計,6月CPI同比下降幅度將繼續減小,有望減小為0.4%左右,而環比可能與5月持平,甚至有反彈為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