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產業開發現狀與前景
肉鴨養殖已經成為我國家禽養殖業中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水禽產業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傳統水禽生產大國地位。水禽養殖主要包括蛋鴨、肉鴨、鵝等類型,其中肉鴨在我國水禽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肉鴨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滿足了國內居民對禽肉的多元化需求。全國來看,我國南方省份為傳統鴨肉消費區域,利用地區優良地方品種進行鴨肉生產、產品傳統加工非常普遍 。
因此,科學認識和合理發展肉鴨養殖業,對我國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動物蛋白質供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增加出口創匯具有重要意義。
01我國肉鴨主要品種
肉鴨類型鴨從起源上分為家鴨(河鴨屬)與瘤頭鴨(棲鴨屬)兩種。家鴨經過定向培育分為蛋用和肉用兩大類,而瘤頭鴨產蛋率低,主要為肉用。現代肉鴨生產要求商品鴨早期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
我國肉鴨主要品類:
櫻桃谷肉鴨:屬家鴨類型,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是我國目前肉鴨的主要飼養品種,占我國肉鴨總量的80%。特點是生長均勻度好,瘦肉率高、胸肌發達,適合自動化屠宰和分割產品。胸肌是主要出口產品。
瘤頭鴨與騾鴨:瘤頭鴨又稱麝香鴨、疣鼻棲鴨,原產于南美洲與中美洲熱帶地區,引入我國后稱為番鴨、鴛鴦鴨等,已經有250多年飼養歷史,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和臺灣地區,為當地主要肉鴨類型。后有南方其他省份也有飼養,北方作為特色家禽也有少量飼養。瘤頭鴨與家鴨雜交后稱為騾鴨,騾鴨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肉質好。
瘤頭鴨產蛋率低,通常以瘤頭鴨公鴨配家鴨母鴨生產騾鴨,以降低鴨苗成本 ,提高種鴨養殖效益。瘤頭鴨與騾鴨作為商品肉鴨,在我國肉鴨養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出欄量4億只以上,生產鴨肉100萬噸。
北京鴨:北京鴨是我國著名肉鴨良種。特點是繁殖性能高、生長速度快,皮脂率較高,適合制作傳統烤鴨。缺點是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低,不適合鹽水鴨和醬板鴨加工,養殖成本高。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成功培育出Z型北京鴨配套系,飼料轉化效率與瘦肉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降低了皮脂率,滿足了消費者對高蛋白、低脂肪肉類需求。
其他品類:
江西大余鴨,體型中等偏大,是制作南安板鴨的上等原料鴨 ,特點是皮薄肉嫩、骨脆可嚼、臘味香濃。
四川建昌鴨,是肉蛋兼用型鴨種,在地方麻鴨中肉用性能首屈一指。
河南淮南麻鴨,信陽一帶廣泛養殖,亦是小型肉蛋兼用型麻鴨。
天府肉鴨,屬大型麻羽肉鴨配套系,由四川農業大學利用引進種和地方種優良基因選育而成,特點是適應性和抗病力強。
02 肉鴨產業發展現狀
鴨肉產量:肉鴨養殖在我國水禽中產業化程度最高、地位重要。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良種繁育、肉鴨飼養、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羽絨制品等完整的肉鴨產業鏈。鴨肉總產量占全球總產量3/4,占我國禽肉總產量1/3。
產業優勢:肉鴨產業具有較強的自身優勢。首先,是品種優勢。相較雞與鵝,肉鴨產業具有較強的自身優勢肉鴨適應性與抗病力均較強,養殖成活率高達98%,因而養殖設施要求較低。其次,是產品優勢。烤鴨、板鴨、鹽水鴨等多種傳統加工工藝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并具有穩定消費群體。而且鴨副產品綜合利用率也高于肉雞,鴨脖、鴨翅、鴨掌、鴨舌、鴨腸、鴨胗等加工價值遠超鴨肉。據測算,肉鴨屠宰場副產品鴨絨占羽絨制品總量的80%,平均可獲得收益為3-4元/鴨。再次,是養殖優勢。肉鴨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養殖周期短,例如櫻桃谷肉鴨5周齡可上市,體重在約2.3千克左右,6周齡體重達3.0千克以上,同一鴨舍一年可以飼養5-6批,養殖效益可觀。
生產方式:我國肉鴨傳統飼養方式落后,以小規模地面散養加洗浴池為主,占地面積大,環境污染嚴重,已不適應現代規模化生產需求。隨環保治理深入和限養政策出臺,環境控制密閉式鴨舍成為主流飼養模式,成為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代表。
03 肉鴨產業發展前景
產品消費逐年增長。
鴨肉與雞肉都屬于高蛋白優質肉類,但是鴨肉類產品深 加工優勢十分明顯,更易于開發健康和休閑食品。當前,我國人均鴨產品消費僅為4千克左右。瞭望研究認為,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和節奏加快,鴨產品消費量將產生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北方市場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我國南方是鴨產品的主流消費區,面臨人員密集,環保壓力大,禁養區逐步擴大的形勢。肉鴨的傳統小規模散養已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亟待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健康養殖、標準化養殖 、生態化養殖將成為主流趨勢。網上平養的出現,飼養密度加大,土地利用提高,可顯著改善飼養環境;發展零排放旱養,肉鴨飲水方式由水槽式飲水改為乳頭式飲水,可大幅度降低廢水排放。此外,肉鴨籠養屬密閉式飼養,通風方式要求較高,鴨建造投入大,迫使小型養殖戶逐步退出,可推進規模化企業、集中養殖區壯大。同時,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南方生產要素成本提升,肉鴨養殖有逐漸轉移至北方的趨勢。
品牌競爭趨勢明顯。
肉鴨產業隨轉型升級步入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發展階段,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產品品質要求凸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往單純依靠產品價格占領市場的模式不復存在,相反,品牌化、差異化經營盡顯本色。國內水禽規模化養殖、一體化加工企業要以精深加工帶動品牌戰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不斷創新研發新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不凡業績。
04 肉鴨產業發展對策
結合肉鴨產業發展現狀,瞭望君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轉換產業發展路徑,提升產品附加值,從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等環節制定企業發展策略。
產品精深加工。
鴨肉一體化生產企業,要加快產業機構調整,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高、精、深”熟食加工,提高鴨肉產品附加值。鑒于南北方口味差異,要注重產品研發、突出創新驅動。
加強種業安全。
種業安全是我國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政府部門和生產企業要密切配合,培育適合我國飼養的肉鴨配套系。要強化種業安全意識,注重良種保護,加強育種投入。
推廣健康養殖。
加強疫病綜合防控,改善養殖環境,減少藥物殘留。要合理選址,科學規劃場區,增加鴨舍投入,做到密閉隔離飼養。要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和發病場病原分離及敏感抗菌藥物篩選,確保藥物殘留達標。發展中草藥及微生態產品開發,發展肉鴨無抗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