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鵝產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
一、 黑龍江省鵝產業存在問題
1 飼養方式粗放、標準化規模養殖程度不高
黑龍江省肉鵝飼養歷史悠久,近些年鵝產業發展迅速,養殖規模和設施設備有了一定提升,但大多數養殖方式比較粗放,仍以傳統的散養、放牧、舍飼、半舍飼為主,環控舍建設應用極少,基礎設施和設備簡陋,飼料配制技術落后,造成鵝成活率低、疾病頻繁發生。由于養殖者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導致飼養技術落后,限制了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 育種工作落后,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
籽鵝以產蛋多著稱,由于缺乏系統的保種和選育工作,導致籽鵝種群數量少、結構不合理,生產性能退化,遺傳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籽鵝產蛋多,是雜交育種中優良母本,但政府、企業在育種工作中投入較少,以致籽鵝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在品種推廣方面,多品種、多級別混雜、雜交亂配、自繁自養、生產性能不穩定,影響飼養效果。致使黑龍江省至今仍缺乏適合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優良品種和配套品系,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
3 產業鏈利益聯結松散,產業化程度低
多年來,黑龍江省鵝產業始終處于一種自我發展、摸石頭過河的狀態,從飼料加工、鵝的育種、種鵝飼養、鵝苗孵化、肉鵝飼養、疾病防治、收購、屠宰加工以及市場銷售等各環節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利益共享的產業鏈。雖然黑龍江對青鵝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影響能力,但其牽動能力較弱,加之省內大多數屠宰加工企業以眼前利益為主,不能有效組織養殖生產,黑龍江省養鵝還是季節性生產為主,屠宰企業常常是半年開工、半年閑,經常出現無鵝屠宰的困境;市場被屠宰企業控制,養殖戶無活鵝低定價權,養殖風險大,盈利水平低,使廣大養殖者利益受損。
4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近年來,鵝肉等產品逐漸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新寵,但消費量仍是杯水車薪,尤其是我國“北養南銷”的鵝業格局充分地暴露出黑龍江省內消費市場開發嚴重不足。鵝產品的加工以傳統小作坊為主,工業化與標準化程度低,屠宰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相對滯后,鵝肉制品雖有一定規模和影響,但品種單一、初加工產品品類相似,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不足,鵝肉熟制品深加工沒有充分挖掘,鵝油、鵝血、鵝絨、鵝毛等精深加工產業鏈尚未形成,導致黑龍江省優質鵝資源以原料輸出成為常態,省內增值不夠。
二 、黑龍江省鵝產業發展建議
1 挖掘品種資源潛力,建立良種繁育體系
種業振興,種源為重。不同區域鵝肉的消費特點不同,需要特定的品種提供保障。根據市場需求和食品加工需要,充分利用品種特點,培育新品系,建立配套系。
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多級聯動,利用政府的力量在省內建立祖代種鵝場,采取良種補貼等方式,加強對籽鵝等地方品種的保護、選育工作,加大浙東白鵝、霍爾多巴吉鵝等引進鵝種的異地馴化、選育、利用和推廣。利用育種和擴繁企業的力量建立父母代種鵝場,開展配套系的選育和推廣,助力區域良種進程。利用廣大養殖戶的力量建立商品鵝場,在黑龍江省形成良種鵝三級繁育體系,促進鵝產業高質量發展。
2 建立科學的疫病防控體系,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鵝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鵝病及其危害也隨之增加。疾病危害鵝的健康,死亡率升高,對養鵝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應有效建立鵝場生物安全體系,阻斷致病病原侵入鵝群,確保鵝健康安全生產。養殖場要提高疫病防控意識,建立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科學精準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密切關注疫病流行動態,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防重于治。
3 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應重視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政府出臺和落實政策,給予資金支持;二是對省內的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黑龍江職業學院等高??蒲袡C構進行資源整合,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三是充分發揮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主體作用,促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三者合力研發,充分利用世界著名的籽鵝種質資源優勢,培育適宜寒區肉鵝品種(品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與此同時,深入開展標準化與規模化的現代養殖技術、種養循環養殖技術,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創建適度規模寒區肉鵝新型養殖方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走出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益、具地方特色的鵝產業化發展道路。
4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按全產業鏈發展要求,加大鵝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培育力度,緊緊圍繞肉鵝產業,培育若干個規模大和帶動能力強的鵝產業龍頭企業;重點支持黑龍江對青鵝業集團等企業做大做強,幫助龍頭企業建立相對集中穩固的養殖基地,實行規?;a和集團化運營。大力發展養殖產品加工,積極推動鵝肉、鵝血、鵝油等精深加工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里的鵝產品品牌,不斷做大做強黑龍江省鵝產業。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更多現代化的養殖、加工等企業引進來,發揮龍頭企業在羽絨加工、鵝肉加工、屠宰、養殖等各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引領帶動作用。發展鵝產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多樣化、多形式的鵝產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促進黑龍江省優質鵝資源得以就地加工轉化,形成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的健康發展格局。
5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清潔發展
充分利用黑龍江省豐富的飼草資源,推動種養循環、農牧結合、林牧結合等生態養殖新模式,促進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生產出優質的鵝產品。加大病死鵝無害化處理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提高養殖場所病死鵝無害化處理設施化水平;補齊糞污收集處理、糞肥施用設備等方面機械化程度不高的“短板”,實施雨污分流,規?;B鵝場糞污實現資源化利用;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原料、養殖、飼料、加工、包裝、運輸、流通、銷售全產業鏈進行質量控制;持續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清潔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 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