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合:全面推進鹿產業可持續發展
1、中國鹿業的春天
2020年5月29日,農業農村部頒布了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將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梅花鹿(I級)、馬鹿(II級)歸為畜牧業管理的家養動物,這對于鹿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決策。目前,在48個鹿品種中可以家養的有梅花鹿、馬鹿和馴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野生的梅花鹿、馬鹿和馴鹿仍然是國家保護動物。
在我國,將鹿茸、鹿角作為中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人工養殖梅花鹿已有300多年,官方支持養殖梅花鹿已有120余年。1989年1月,《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將家養的和野生的梅花鹿、馬鹿均定位野生動物。2006年,《畜牧法》實施前,《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送審稿)》包含家養梅花鹿、馬鹿、馴鹿。養鹿業錯過了中國畜牧業“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機遇期。2020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頒布,是中國養鹿產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鹿產業的春天到來了。
2、鹿產業發展迎來戰略機遇期
2.1 發展養鹿業是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種畜禽產品消費大幅度增長。與1980年相比,2019年鹿產品消費量增長了240倍,裘皮服裝消費量增長了415倍,特禽產品消費量增長了180倍。
2.2國家主管部門關注“發展養鹿業”
2020年10月20日,農業農村部在井岡山舉辦了“全國現代畜牧業發展培訓班”,將“養鹿業”列為“現代畜牧業”。特種畜禽將是我國畜牧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2.3沒有人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
現代研究證實,古人的經驗總結鹿茸具有“益氣強志,強筋健骨,生齒不老”的功效,科學研究結果表明,鹿茸列為動物藥之首當之無愧。醫學研究表明,鹿茸在抑制老年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癥、骨質疏松、帕金森綜合征等,也可能具有較好的功效。因此,抑制老年性疾病也是鹿產品開發的重要方向。另外,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來看,國家也正在加快中醫藥走出國門,對于鹿產業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3、制約我國鹿產業發展長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鹿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①養鹿業長期在波動中發展,在低效益中徘徊,經營者信心不足。1988~1996年,馬鹿行業曾經有一段提升期,但是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產業再次受到影響,一蹶不振,鹿業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②行業管理混亂,產業發展政策缺失。相對來說,吉林省發展養鹿業走在了全國前列,相應政策出臺也是從近10年才開始。③科技支撐體系不完善,科研平臺不足,支撐能力不到位。④市場監管不到位,質量標準缺乏,危機產品質量安全,導致產品市場混亂,危害消費者健康。⑤鹿產品利用基礎研究薄弱、經費投人不足、方向不明確、步伐緩慢,研發力量與鹿產業需求不相適應,成為產業發展瓶頸。這些問題都將嚴重制約我國鹿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社會優勢。
3.2鹿業錯過了畜牧業的飛速發展期
32年來,國家層面沒有鹿產業發展政策。處在管理部門沒支持,有支持的部門不讓管的“尷尬”地位。項目小,投資少,2010年以來,國家、地方對養鹿業全行業投資占畜牧業的0.008%~0.012%。養鹿業的水平相比大畜牧業整體落后15年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養鹿業卻發展緩慢。我國養鹿業錯過了飼料加工工業化,養殖裝備機械化自動化,飼養模式集約化,產業發展標準化,飼養品種良種化,疫病防控制度化、規范化,科學研究體系化,行業發展產業化
3.3新西蘭如何成為世界養鹿大國
新西蘭養鹿業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實現快速發展。1981年,AgResearch(皇家農業科學院)茵沃梅研究中心開始有組織地研究鹿和鹿茸;1984年成立行業協會; 2004年,成立新西蘭鹿業局(Deer Industry NewZealand,DINZ),宗旨是推動和促進新西蘭養鹿業發展,向全球推廣鹿產品(鹿肉和鹿茸)。在新西蘭的鹿茸消費幾乎為零,主要銷往中國,少量銷往韓國和臺灣,野生鹿變為家養鹿。
在中國,1989年,將梅花鹿、馬鹿列為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 2003年8月,林業局允許54種動物商業馴養利用,梅花鹿和馬鹿位列其中; 2006年6月,畜牧法配套法規《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送審稿)》未通過,養鹿業與“畜牧業黃金15年”失之交臂;2020年5月,新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頒布。因此,由于我國鹿業發展錯失黃金發展期,給新西蘭鹿產品進入我國創造了剛性條件。
4、鹿產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4.1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鹿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進步是撬動生產方式變革、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杠桿,要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鹿產業快速發展。應該建設“國家鹿茸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特種畜禽遺傳改良中心”“國家特種畜禽基因庫”“國家鹿茸核心育種場”,組建“國家鹿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并啟動“國家鹿產業技術體系”。
當前,我國在鹿茸生物學、梅花鹿基因組學、鹿類動物資源學、茸鹿育種學、鹿的飼料與營養學等方面研究都居世界領先地位,為養鹿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而鹿茸的開發應用是鹿產業的重點方向和根本出路。我認為,鹿茸及鹿副產品功能組分挖掘及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應該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鹿茸主要功能組分的作用機制,飼養環境變化與梅花鹿高度適應原生環境的基因互作機制,以及基于全基因組學高產、優質、低耗、高抗功能基因組的挖掘及創新利用,都是應該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此外,梅花鹿、馬鹿鹿種間茸(角)功效差異,梅花鹿復雜、獨特生物學特性的分子基礎,鹿茸活性成分的確定及其作用機制,鹿茸生物活性物質的規模化提取關鍵技術,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產業效益技術集成,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裝備的研發與應用,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經過團隊研究表明,鹿有望成為高等生物肢體“再生”模型,鹿茸中含有促進動物機體新陳代謝、促進傷口愈合、促進神經修復以及特異性抗炎的功能組分,并有望成為生物醫藥——生物反應器。
4.2建設完善的鹿產業標準體系
從國標、行標、地標、團標4個方面入手,織牢鹿產業質量標準網。積極協調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到位,改變目前標準缺乏和已有標準質量不高的問題。制定強制性《梅花鹿鹿茸》《中國馬鹿鹿茸》質量標準和《茸鹿飼養場管理規范》,規范茸鹿飼養業生產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人民健康。
4.3推動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重點企業,聯合啟動鹿產品加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利用現代生命科學手段,加強鹿茸利用的基礎研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鹿產品開發,弘揚中醫藥文化,基于鹿茸生物學和梅花鹿全基因組學,改寫鹿產品中醫藥中“不良反應尚不清楚”的歷史;改變鹿產品類型片、酒、粉“老三樣”
我們堅信,中國鹿產業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必將為我國人民富裕、社會發展、生態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也將會承載著中醫藥文化,造福國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