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淺析
動物產品的安全與衛生,不僅關系到農業經濟的發展,還關系到人體健康和生存環境,這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廣泛關注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畜牧生產者追求提高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數量,以滿足人們對肉蛋奶及其制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卻往往忽略了動物產品和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性問題。
1 我國動物產品衛生安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動物產品污染來源廣 動物產品和動物源性食品包括動物胴體、脂肪、臟器、血液、頭蹄、絨、骨角等。動物產品中常見的污染源有病原微生物、獸藥、農藥和工業廢棄物等。
1.2 動物疫病防控難度大 我國動物養殖方式和動物產品消費習慣加大了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工作難度。目前,我國畜牧業總體生產水平還不高,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飼養還很普遍,我國主要畜禽飼養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世界50%以上的豬、30%以上的禽、10%的牛和23%的羊在我國。但是,散養方式仍是我國畜牧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我國生豬、肉牛和肉羊的家庭小規模分散飼養比例占60%以上,奶牛和蛋雞散養占40%。散養戶和中小規模養殖場防疫條件較差,防疫措施落實困難。加之,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人類活動領域的拓寬、動物及動物產品國際貿易的頻繁,全球新發動物疫病不斷出現,且甲型H1N1流感在人際和畜間感染面擴大,與原有動物流感發生重組變異的風險不能排除,對公共衛生的潛在威脅不可低估。
1.3 動物產品藥物殘留高 我國近年來獸藥、農藥業發展迅速,獸藥、農藥的廣泛應用,既帶來了農業的增產增收,也帶來了藥物殘留等負面影響。長期或超標、濫用獸藥,尤其是將抗生素及激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不僅會降低動物產品品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危害人體健康。給畜禽使用獸藥的種類、劑量和時間的不同是導致畜禽肉品中藥物殘留量的主要因素。其次,農業生產中高毒農藥的使用,因其降解周期長,致使動物食用飼料、飼草后不易代謝,而殘留于動物產品中。
2 防范與對策
2.1各級政府重視動物產品的安全與衛生 動物產品的安全與衛生工作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保障措施,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加強的政府行為,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社會安全和國際貿易。黨中央、國務院對當前動物防疫和動物產品衛生安全非常關心,多次就禽流感、口蹄疫、藥物殘留等問題作出了重要指示。而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和部分生產經營者,存在著對動物產品安全與衛生工作認識不足,使得一些政策和措施不能落實,經營中存在僥幸心理等問題。因此,應當轉變觀念,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真正重視起畜牧業
生產和動物產品安全與衛生工作。
2.2 加強動物衛生管理,提高動物產品質量 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管理體制,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動物防疫體制,加大動物衛生管理力度。一些發達國家已把動物產品的新鮮度、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和其他有害物質的控制標準作為動物衛生管理范圍,我國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立法工作,同時應根據我國畜牧生產發展現狀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畜禽環境質量標準、污水排放標準及投入品和藥殘監控標準。對重大動物疫病應建立起快速應急機制,以法律法規形式制定防制預案。
2.3 認真研究處理動物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 隨著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動物的糞便和生產污水、廢棄物、臭氣等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要大力發展環保型、生態型、循環型畜牧經濟,推廣漁牧結合、果牧結合以及種植、養殖、沼氣一體化生產模式。
2.4 加強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病死畜禽隨意處置已泛濫為患,再加上管理不善,病死畜禽數量有增無減。有資料表明,規模養殖場乳豬的死亡率達4.5%~7.0%,雞和鴨的死亡率在10%左右。有些養殖較集中的地方還出現了收售死雞或死鴨的專業戶,危害十分嚴重。在有條件的地區,政府應當支持建立動物無害化處理場,使社會上病死畜禽集中處理,既可杜絕病死動物產品流入市場,又可防止疫病蔓延,確保動物公共衛生安全。
2.5 從源頭加強高毒農藥監管 一些性質穩定的農藥,在環境與農作物中難以降解,降解產物也比較穩定,稱之為高殘留性農藥。例如,含砷、汞、鉛、銅等農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10~30年,有機氯農藥2~4年。農藥殘留性愈大,在食品、飼料中殘留的量也愈大,對人、畜禽的危害性也愈大。因此,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大農藥監測和管理,大力推廣低毒易降解農藥,從源頭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3 小結
總之,動物產品安全和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關系到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建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搞好動物產品安全與衛生工作是各級政府和農業、畜牧獸醫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是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動物產品安全與衛生工作,必須自始至終貫徹到從種植、動物飼養管理、動物防疫檢疫、屠宰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確保動物產品無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分割,無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無異常氣味和顏色,無摻假注水,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吃上“放心肉”、喝上“安全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