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陽:肉鴨產業的現狀與困境
2023年肉鴨產業產能無序擴張、行業內卷、多方博弈,養殖管理不規范、疾病防控滯后等問題制約著產業健康發展。
近日,由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泰安市畜牧獸醫行業協會協辦的“全國肉鴨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九屆肉鴨產業健康發展與疾病控制高峰論壇”在山東泰安順利舉行。
會上,圍繞當前行業問題,我對“肉鴨產業的現狀與困境”作了分析,希望我的分享能為肉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些價值。
一、肉鴨產業周期性失靈,長期低迷,內卷嚴重
以前,養殖企業活下去,只要熬過行業黎明前的黑暗,太陽再出來,從業者便能獲得發展和不錯的利潤。當行業進入下一輪周期性低谷時,再咬牙堅持到穿越周期性低谷,我們便又能獲得行業發展紅利。
但根據鴨高創提供的數據,我們看到從2020年開始,肉鴨全產業鏈4年微利,屠宰環節連續3年虧損。
由圖可看,商品鴨的養殖或許還賺錢,但扣掉種鴨和屠宰的虧損,肉鴨產業鏈便是微利狀態。
數據來源:鴨高創(山東)咨詢有限公司
2020年,種鴨虧損
2021年,種鴨和屠宰虧損
2022年,商品鴨業養殖和屠宰虧損
2023年,屠宰企業嚴重虧損
綜合來看,肉鴨產業4年微利。
從2021年起,屠宰環節連續虧損3年。
一個產業如果不能共贏,而是一家贏一家輸甚至多家輸,這個產業生態便存在問題。
為什么肉鴨產業周期性失靈?
過去,周期性來自供求關系平衡,而供求關系,基本處于動態平衡狀。供過于求時,鴨苗過剩,部分企業熬不住,就關掉一部分;當產能縮減、市場增長,行業就變得供不應求。
肉鴨產業規模從10億快速增長到30億,再到2019年增長到40多億,分水嶺出現。
2020年到2023年,肉鴨產業進入相對低迷狀態,雖偶有好光景,但整個產業沒有出現2018、2019年的繁榮狀態。自此,肉鴨產業開始有人賺錢,有人賠錢,整個行業微利。
為何產業會陷入低迷,微利?
原因有兩個:
一是肉鴨產業產能的高強度投資。
比如孵化室、籠養設備、屠宰設備等都是硬投資,這些產能很難去掉,現在養豬業就陷入了這種困境。
行情不好,種鴨廠倒閉,但很快有人接過“接力棒”繼續養。現在,大型現代化孵化場幾乎沒有閑置,即使企業倒了,也并未去產能。
還有一些在其他行業賺到了錢的資本進入市場,比如房地產和煤礦產業把錢投到肉鴨產業,各種原因導致從供求關系而言,肉鴨產業的產能很難去掉。
商品鴨養殖比商品雞養殖相對好一點,因為仍有部分養殖戶通過簡單支個棚子養鴨子,遇到行情不好可以直接不養。所以,肉鴨的產能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彈性。
但是屠宰和種鴨彈性越來越低。
二是市場萎縮,需求沒有開發出來。
過去,供求關系是動態平衡的,現在養殖行業沒有平衡,產能過剩成為常態。
以前,大家可能一年虧損,兩年盈利。但現在產業周期性失靈,未來,即使熬到整個產業鏈賺錢,部分企業也可能賺不到錢。
行業波動幅度收窄,波峰時期30%的企業可能也不賺錢。未來,即使行情好,也大約有30%的企業賺不到錢。
過去肉鴨企業盈利的錢有兩種:一種是行業利潤,即我們熬到行情好的時候,即使成本高一點,也能賺錢,這時候我們賺的錢就是行業周期性紅利。
現在,我們再想賺錢,賺的是企業利潤。如果企業的管理稍微差一點,賺錢就很難,甚至會虧錢,這時候就要看企業的真功夫。
二、產業鏈上下游過度博弈,陷入有組織的相互傷害模式,產業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聯合限價和聯合漲價都是人為破壞供應關系,使市場機制失靈,加深供求偏離,最終對自身造成傷害(養蠱必自噬)。
現在,肉鴨產業鏈上下游陷入有組織的、嚴重的互害模式,產業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我記得,在泰安舉行的第三屆肉鴨產業高峰論壇上,我和益客的田立余董事長,呼吁要構建肉鴨產業生態圈,防止產業進入互害模式。沒想到,現在,肉鴨行業就陷入了有組織的互害模式。
過去,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博弈很難。現在,大家組織起來相互博弈,這看起來很好,但聯合限價和聯合漲價都是人為破壞供求關系,會讓市場機制失靈,進而使供求關系偏離更加嚴重。
價格如果不能反映供求關系,那么企業中落后產能該淘汰時沒淘汰,后面則會虧更多。虧損雖暫時可控,但長遠來看很難能控制,最終會形成對自己的傷害。
養蠱必自噬,這件事看起來是害別人,最后一定會害到自己。
博弈中如何使用話語權,確實是一個企業家的智慧。
當企業做大了,或我們聯合起來后,就會有一定的話語權。如何使用話語權,是一個企業家的智慧。
前面提到,屠宰場連續三年虧損。為什么屠宰場連虧三年還能活?
因為屠宰場雖然虧損,但可以拖欠毛鴨的錢。年屠宰一億只的屠宰場,一周就是屠宰200萬只鴨子,一個月不付款,屠宰場就省出幾千萬的流動資金。
盡管虧損1,000萬,但屠宰場占用了放養的龍頭或養鴨場幾千萬流動資金,所以他還能活下來。
使用話語權,涉及一個企業家的智慧。你有話語權卻沒過度使用,這才是你的智慧。
如果你使用話語權,便很可能把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轉嫁給上下游企業。比如資金緊張,不僅欠著毛鴨的錢不給,甚至要求客戶付預付款,這便會導致企業管理的問題凸顯不出來,更不能有效解決。
話語權是有度的,如果長期欠別人的錢不還,可能毛鴨場就會“采取措施”,這樣的企業就是不可持續的,這一點大家要特別警惕。
在這,我想提醒各位企業家,一定要搞好管理,一定要有足夠的現金流才能活下來。
三、產業鏈出口端的龍頭企業沒有投入質量標準創新,沒有投入產品創新,沒有開發消費場景,消費下降
2019年,肉鴨和肉雞都是40多億規模,現在肉鴨下跌甚至跌破40億。去年,肉雞是80多億,大家說消費下降,為何肉雞成了80億?
消費下降是結果,不是因。
肉鴨產業鏈出口端的龍頭企業沒有投入質量創新標準,沒有在產品和消費場景上做創新。
沒有高質量的標準,就沒有高質量的發展,所以肉鴨越養質量越差,成本越來越低。
現在,很多人講行業內卷,好的內卷是消費者獲利。比如,植酸酶進入中國時200塊錢一公斤,中國只有兩億市場。現在2塊多錢一公斤,中國有10多億市場,完全代替磷酸氫鈣,這就是好的內卷。效率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大,帶動了產業發展。
我不虧錢,你能賺錢,這就是好的內卷。
優秀商業模式的起點一定是客戶獲利,如果起點是客戶不獲利,在博弈中,客戶因我們使用了話語權而虧損,那么這項業務不可能持續下去,更不可能做成事業。
沒有質量標準的創新一定會導致行業內耗,這就是壞的內卷。就像在電影院里看電影,如果第一排觀眾站起來觀影,坐在后面的觀眾也會陸續站起來,最后所有人站著看完電影,這就是壞的內卷。
肉雞產業涌現了圣農、春雪、新和盛、諸城外貿、陽谷鳳翔等向消費端延伸熟調品的企業。
我們要向肉雞產業學習。肉雞產業開始時出口日本,日本對肉雞飼養中應用的玉米、豆粕等含量要求很嚴,所以肉雞就好吃。
后來,肉雞產業在正大的引領下,又涌現出一批在熟調品上越來越有競爭力的企業。據我了解,圣農的熟調品已經做到40萬噸,龐然大物。
另外,春雪在京東的銷量也一直處于領跑位置,還有新和盛、諸城外貿,陽谷鳳翔等都是10萬噸熟調品的企業,這些企業把肉雞產業做起來了。
消費端出現多家以肉雞消費為主的餐飲企業。
不僅百盛、麥當勞這些洋快餐以雞肉為主,還有大量以雞肉消費為主的中國快餐企業,如華萊士。
肉鴨產業出口端沒有開發,產業鏈內部各個環節相互博弈,終端消費者也未能從中受益。
肉鴨產業期待產業領袖。
在《戰爭論》里有句話:“什么叫領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來燃燒,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隊伍走向勝利。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發出的微光,帶領隊伍前進。”
肉鴨產業需要領袖,需要有人創新產業質量標準,需要創造新的消費場景。
鴨肉本來是最好的肉,沒有消費就沒有產業,希望行業同仁能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一起推動肉鴨產業走出困境,向好發展。(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