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鹿業現狀與可持續發展思路(圖文)
目前鹿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國外低價鹿茸進入我國市場:
入關后,新西蘭、俄羅斯一些鹿茸進入我國低價傾銷,對我國養鹿業不利,影響花、馬鹿茸銷售。
新西蘭飼養200萬頭赤鹿,一般是每戶養1000頭以上,以放牧為主。成本每頭每年120元,低于我國養鹿成本。以往主要是售鹿肉為主,近幾年也開始賣鹿茸,但嚴格講,僅有梅花鹿和馬鹿鹿茸才能做藥。前幾年由于東南亞經濟危機,低價吃了幾年赤鹿鹿茸但效果不如梅花鹿和馬鹿。
2、市場無序
一些假鹿茸、非藥用茸(馴鹿、麋鹿、水鹿等)充作梅花鹿和馬鹿茸。
3、規模小、成本高,沒有服務體系支持,形不成產業化生產,效益低。
4、技術缺乏,條件不具備,盲目上馬導致失敗。
⑴引低產淘汰鹿種;⑵投資比例不合理;⑶不懂技術和飼養管理,死亡率高;⑷運輸死亡率高;⑸缺乏市場信息來源和固定的銷售渠道。
5、有關法律不適應鹿業發展。
野生動物保護法,把梅花鹿、馬鹿列為一、二類保護動物,不利于鹿肉上餐桌,鹿的調種運輸,野生動物保護手續費高,不利于鹿的合理流動與發展。
可持續發展思路
入世后,養鹿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養殖業成本降低,優質鹿產品更容易走出國門。特別是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餓養鹿業,總體趨勢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是承擔這種轉移的重點,這是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國外赤鹿、馴鹿及其產品會逐步通過正規渠道進入我國市場,從而對我國養鹿業形成壓力。可持續發展就是從我們的自然條件出發,依靠科技,正確處理資源與環境,利用與保護,生存與發展的關系,走出一條合理利用資源,生產持續發展的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益的鹿業發展之路,實現這一目標應采取如下幾項戰略。
1、采取良種戰略:
⑴在鹿業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培養高產,優質馬鹿、梅花鹿,提高經濟效益。
⑵淘汰低產劣質鹿,養精品,以質量取勝。
⑶二條腿走路,培育茸肉兼用或肉用型鹿,一提到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鹿茸,其實鹿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級食品,其營養成分遠遠高于其它家畜。目前國內市場的鹿肉,大多為淘汰鹿肉,肉質較差。因此培育肉用型鹿勢在必行。
2、采取龍頭帶動戰略
發揮龍頭企業技術信息及經濟實力優勢和農戶的飼養成本低,勞動力成本低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做大、做強養鹿這個產業。
3、重視產品質量,采用品牌戰略
品牌是標準,是質量,是對消費者的承諾,也是提高企業信譽度的保證。沒有規模就占不了市場,沒有質量就轉化不了效益。沒有品牌就無法維持產品優勢。
4、確立行業標準,采取市場準入戰略
強化行業的質量標準,防止假冒產品進入市場。
5、強化組織化戰略
建立行業協會,提高產業技術信息交流和產品宣傳力度,使養鹿業由無序走向有序。保證養鹿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石家莊市燕趙種鹿場總經理 蘭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