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鴿“飛”進貧困村抱團發展共致富
本文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2018年08月19日 07 版)
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武陵村村道兩旁,排列著一棟棟寬敞明亮的鴿舍,鴿舍里傳出的“咕咕”聲,給村子帶來了致富的希望。如今,肉鴿養殖已成了村里的扶貧產業。
近年來,武陵村大力發展養鴿產業,成立南寧頂哈肉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會”的新路子。借助合作社的力量,全村抱團發展,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并推動了武陵村肉鴿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鏈條的成熟。
帶頭人帶動產業發展
曾經的武陵村,因為交通不便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為加快脫貧步伐,武陵村不斷摸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并在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企業負責人等脫貧領路人中培養選拔適合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80后”小伙子鄧明中幾經嘗試后,選定了肉鴿養殖,隨著他的鴿子王國一步步建立,他也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早在2007年,鄧明中就建起了小型肉鴿養殖場飼養肉鴿。創業路不好走,他一點點學習、摸索,面對禽流感沖擊等困境咬牙堅持,并逐步擴大養殖規模,養殖場漸漸有了可觀的收益。
鄧明中富了起來,如何讓他帶領村民一同脫貧致富呢?
村“兩委”干部與鄧明中商量后,一致認為依靠個人“單打獨斗”不能應對市場風險,只有互助合作、抱團闖市場才能增加成功的籌碼。于是,2016年,在鎮黨委、政府和武陵村第一書記的鼓勵下,鄧明中牽頭成立了南寧市頂哈肉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武陵村也逐步明確了“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會”的產業發展新思路。
這樣一來,合作社可以直接帶動貧困戶發展規模養殖,并以勞動就業和扶持生產的方式,結對幫扶貧困戶,進而輻射帶動全村農戶養殖肉鴿,推動武陵村集體經濟實現增長。
從獨自創業轉型為致富帶頭人,鄧明中說:“身上的擔子重了,但也更有激情了。”
兩年多過去了,目前合作社有社員37人,其中貧困戶5人,建有鴿舍39棟,存欄種鴿超過13萬對,年出欄肉鴿超過200萬只,產品遠銷廣東、海南、浙江、貴州等省,年均利潤達900多萬元。肉鴿產業已成為武陵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抱團發展走出新路子
村民鄧世賢早年種植香蕉,看到肉鴿養殖前景好,且鄧明中又靠得住,于是在2011年也建起鴿舍養起了鴿子。如今,鄧世賢擁有4棟鴿舍,飼養鴿子6000對,年均收入40萬元,走上了致富路。不僅如此,他還成為合作社骨干成員,合作社組織開會、外出交流,時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村民鄧明就曾在合作社務工,今年,他建了1棟鴿舍開始養鴿。“鴿苗由合作社提供,飼料、技術也有合作社提供保障,我們跟著養殖,信心十足。”鄧明就說。
現在,跟著鄧明中養鴿的村民越來越多,合作社已輻射帶動雙定鎮56戶農戶養殖肉鴿,其中包括6戶貧困戶。通過勞動就業和扶持生產的方式,合作社還結對幫扶貧困戶19戶,每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60人次。
對貧困戶來說,即使啟動資金不夠也不用擔心??梢陨暾堌毨粜☆~信貸扶持資金購買鴿苗,再委托合作社“寄養托管”,把鴿子寄養在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專業化養殖,并統一銷售。根據合作社效益,可以得到穩定收入。
“村里建了肉鴿交易市場,我們將肉鴿集中起來銷售,老板來收購的價錢也會高一些。”鄧明中說,抱團發展才能使村民的收益最大化,這邊剛剛賣完,那邊的肉鴿運輸車又在路上了。
“脫貧致富既要靠雙手,也要走對路。武陵村肉鴿產業日益成熟,養殖風險低,收入遠高于種地。”武陵村第一書記蘇立雄說,目前,他正在加強肉鴿產業發展模式的宣傳工作,希望把更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納入養鴿陣營,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同時也進一步做大武陵村的肉鴿產業。
致富之路越走越穩
隨著肉鴿產業的發展,村里的貧困戶也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武陵村也從一個空殼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逐年增長。2017年,村委會利用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建立了兩棟現代化自動喂養鴿舍,通過委托合作社進行經營管理的方式養殖肉鴿。去年,鴿舍為村集體經濟創造收益3萬元,今年收益預計超過5萬元。
與此同時,通過養鴿或在合作社務工而脫貧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合作社的社員也逐年增長,武陵村的肉鴿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黃美妹原本是武陵村一名貧困戶,一家的收入來源都寄托在幾畝地上。“種花生、南瓜,只能靠天吃飯,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元。”2016年合作社成立后,黃美妹來到合作社務工,擔任飼養員,每天工資100元。由于在家門口就業,家里的地也沒閑著,再加上丈夫的務工費,全家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2017年成功脫貧。“養鴿子好,有固定工資,活兒也不累,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小孩和老人。”
為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推動肉鴿交易市場規范化,今年,村里在村口建起了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肉鴿交易市場。此外,武陵村第一書記蘇立雄也積極對接團市委,通過“青春助力產業扶貧”展銷活動推銷武陵村肉鴿,并聯系后盾單位購買肉鴿。
雙定鎮黨委書記譚哲表示,為延長肉鴿產業鏈,增強肉鴿產業抗風險能力,下半年將加快建設自動化肉鴿屠宰產業鏈及200平方米的地頭冷庫,增強頂哈肉鴿的市場競爭力,讓武陵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穩。
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武陵村村道兩旁,排列著一棟棟寬敞明亮的鴿舍,鴿舍里傳出的“咕咕”聲,給村子帶來了致富的希望。如今,肉鴿養殖已成了村里的扶貧產業。
近年來,武陵村大力發展養鴿產業,成立南寧頂哈肉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會”的新路子。借助合作社的力量,全村抱團發展,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并推動了武陵村肉鴿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鏈條的成熟。
帶頭人帶動產業發展
曾經的武陵村,因為交通不便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為加快脫貧步伐,武陵村不斷摸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并在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企業負責人等脫貧領路人中培養選拔適合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80后”小伙子鄧明中幾經嘗試后,選定了肉鴿養殖,隨著他的鴿子王國一步步建立,他也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早在2007年,鄧明中就建起了小型肉鴿養殖場飼養肉鴿。創業路不好走,他一點點學習、摸索,面對禽流感沖擊等困境咬牙堅持,并逐步擴大養殖規模,養殖場漸漸有了可觀的收益。
鄧明中富了起來,如何讓他帶領村民一同脫貧致富呢?
村“兩委”干部與鄧明中商量后,一致認為依靠個人“單打獨斗”不能應對市場風險,只有互助合作、抱團闖市場才能增加成功的籌碼。于是,2016年,在鎮黨委、政府和武陵村第一書記的鼓勵下,鄧明中牽頭成立了南寧市頂哈肉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武陵村也逐步明確了“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會”的產業發展新思路。
這樣一來,合作社可以直接帶動貧困戶發展規模養殖,并以勞動就業和扶持生產的方式,結對幫扶貧困戶,進而輻射帶動全村農戶養殖肉鴿,推動武陵村集體經濟實現增長。
從獨自創業轉型為致富帶頭人,鄧明中說:“身上的擔子重了,但也更有激情了。”
兩年多過去了,目前合作社有社員37人,其中貧困戶5人,建有鴿舍39棟,存欄種鴿超過13萬對,年出欄肉鴿超過200萬只,產品遠銷廣東、海南、浙江、貴州等省,年均利潤達900多萬元。肉鴿產業已成為武陵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抱團發展走出新路子
村民鄧世賢早年種植香蕉,看到肉鴿養殖前景好,且鄧明中又靠得住,于是在2011年也建起鴿舍養起了鴿子。如今,鄧世賢擁有4棟鴿舍,飼養鴿子6000對,年均收入40萬元,走上了致富路。不僅如此,他還成為合作社骨干成員,合作社組織開會、外出交流,時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村民鄧明就曾在合作社務工,今年,他建了1棟鴿舍開始養鴿。“鴿苗由合作社提供,飼料、技術也有合作社提供保障,我們跟著養殖,信心十足。”鄧明就說。
現在,跟著鄧明中養鴿的村民越來越多,合作社已輻射帶動雙定鎮56戶農戶養殖肉鴿,其中包括6戶貧困戶。通過勞動就業和扶持生產的方式,合作社還結對幫扶貧困戶19戶,每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60人次。
對貧困戶來說,即使啟動資金不夠也不用擔心??梢陨暾堌毨粜☆~信貸扶持資金購買鴿苗,再委托合作社“寄養托管”,把鴿子寄養在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專業化養殖,并統一銷售。根據合作社效益,可以得到穩定收入。
“村里建了肉鴿交易市場,我們將肉鴿集中起來銷售,老板來收購的價錢也會高一些。”鄧明中說,抱團發展才能使村民的收益最大化,這邊剛剛賣完,那邊的肉鴿運輸車又在路上了。
“脫貧致富既要靠雙手,也要走對路。武陵村肉鴿產業日益成熟,養殖風險低,收入遠高于種地。”武陵村第一書記蘇立雄說,目前,他正在加強肉鴿產業發展模式的宣傳工作,希望把更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納入養鴿陣營,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同時也進一步做大武陵村的肉鴿產業。
致富之路越走越穩
隨著肉鴿產業的發展,村里的貧困戶也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武陵村也從一個空殼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逐年增長。2017年,村委會利用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建立了兩棟現代化自動喂養鴿舍,通過委托合作社進行經營管理的方式養殖肉鴿。去年,鴿舍為村集體經濟創造收益3萬元,今年收益預計超過5萬元。
與此同時,通過養鴿或在合作社務工而脫貧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合作社的社員也逐年增長,武陵村的肉鴿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黃美妹原本是武陵村一名貧困戶,一家的收入來源都寄托在幾畝地上。“種花生、南瓜,只能靠天吃飯,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元。”2016年合作社成立后,黃美妹來到合作社務工,擔任飼養員,每天工資100元。由于在家門口就業,家里的地也沒閑著,再加上丈夫的務工費,全家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2017年成功脫貧。“養鴿子好,有固定工資,活兒也不累,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小孩和老人。”
為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推動肉鴿交易市場規范化,今年,村里在村口建起了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肉鴿交易市場。此外,武陵村第一書記蘇立雄也積極對接團市委,通過“青春助力產業扶貧”展銷活動推銷武陵村肉鴿,并聯系后盾單位購買肉鴿。
雙定鎮黨委書記譚哲表示,為延長肉鴿產業鏈,增強肉鴿產業抗風險能力,下半年將加快建設自動化肉鴿屠宰產業鏈及200平方米的地頭冷庫,增強頂哈肉鴿的市場競爭力,讓武陵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穩。